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告言的意思、告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告言的解释

揭露;告发。《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诸 灌 氏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阴事。”《后汉书·梁冀传》:“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兔,转相告言,坐死者十餘人。” 宋 范仲淹 《谢公神道碑铭》:“乃下詔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 徐恩 ﹞交赂权贵,猾贼邑中……而邑人亦无敢告言 恩 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告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是指向上级或官府报告、检举、控告。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用例,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向上级陈述、报告情况,尤其指向官府检举、控告他人的过错或罪行。它强调将所知信息(尤其是负面或需要处理的信息)正式告知有权力的机构或个人。

二、字义分解与构词分析

三、古籍用例与语境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涉及诉讼、举报的语境:

  1. 《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告言定襄狱中重罪二百余人。” (义纵向上级报告/检举了定襄监狱中犯有重罪的二百多人。) 此例明确指向官府检举罪行。
  2.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王有女陵…告言淮南王谋反状于天子。” (淮南王的女儿刘陵… 向天子报告了淮南王谋反的情况。) 此例指向最高统治者报告重大事件。
  3. 《后汉书·党锢列传》: “(张俭)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告言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 (张俭的同乡朱并,本性奸邪,被张俭鄙弃,心怀怨恨,于是告发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党。) 此例明确是出于私怨的检举控告。

四、与现代词汇的对比 “告言”的语义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由以下词汇承担:

五、总结 “告言”是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和行政色彩的古汉语动词,其核心意思是向上级、官府或权威人士报告情况,特指检举、控告他人的过错或罪行。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信息传递和司法检举的一种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其功能已被“报告”、“举报”、“控告”、“告发”、“检举”等更具体的词汇所取代。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对“告言”的词义、书证有详细收录和解释。参见《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38页(具体页码可能因版本略有差异)。
  2.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收录该词,并提供简明释义及典型书证。
  3. 《史记》 (司马迁著):提供“告言”在历史文献中的实际用例。
  4. 《汉书》 (班固著):提供“告言”在历史文献中的实际用例。
  5. 《后汉书》 (范晔著):提供“告言”在历史文献中的实际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告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ào yán,其核心含义为揭露、告发,主要用于古代或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引证与用法

  1. 历史文献中的案例

    • 《后汉书·梁冀传》提到西域商人误杀一兔后“转相告言”,最终牵连多人被处死,体现“告言”的连锁举报性质。
    • 宋代范仲淹《谢公神道碑铭》中“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强调告发需与自身相关,避免滥用。
  2. 字义分解

    • “告”:指向他人陈述、请求或检举(如“告状”“告发”)。
    • “言”:指语言、陈述(如“言语”“发言”)。
      二字组合后,特指通过语言揭露他人行为。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告言”一词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法律文献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告发、检举的语义。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完整释义,可参考《史记》《后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方呼应白发红颜,白发朱颜便巧别所笔踪帛图不识时传命登带刁顽顶丝短蕃匠笃旧分番粉骨捐躯枫子鬼告匿诡宄含沙射影寒突毫末花拳箭决胶附脚癣机捩靖谮庸回靖重进膺集体户积玉居材句栏叩祝愧服凌霄之志露庭沐薰拏舟其奈青古痊瘳声韵学拾翠踏青事无三不成束楚鼠骇水鼠思帝乡松柏后凋停辍投供蛙鼓诬谗巫师无易鞋弓袜小信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