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嘟的意思、鼓嘟的详细解释
鼓嘟的解释
突出;撅起。 赵树理 《传家宝》:“ 金桂 见婆婆鼓嘟了嘴,知道自己再说句话,两个人就会吵起来,因此也就不再还口。”
词语分解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 嘟的解释 嘟 ū 〔嘟囔〕自言自语,含抱怨的意思,如“别瞎嘟嘟了”(“ 象声词:喇叭嘟嘟响。囔”读轻声)。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鼓嘟"是一个具有形象性和口语色彩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状态或动作,其核心含义集中在以下方面:
-
鼓起、凸起的状态:
- 这是"鼓嘟"最核心的意思。它形容物体表面因内部压力或外力作用而向外凸起、膨胀的样子,形成一个圆鼓鼓或嘟囔囔的形状。这种凸起通常不是尖锐的,而是圆润或饱满的。
- 示例: "他一生气,腮帮子就鼓嘟起来了。" (形容脸颊因生气而鼓起) | "口袋里的东西装得太满,都鼓嘟出来了。" (形容口袋因装满而凸起变形) | "小青蛙鼓嘟着肚子叫。" (形容青蛙鸣叫时气囊鼓起的状态)
-
(嘴唇)撅起、噘嘴的动作或样子:
- 这个含义是第一个含义在人体特定部位(嘴唇)上的具体应用。它特指人将嘴唇向前突出、撅起的动作或保持这种撅嘴的状态,通常用来表达不满、生气、委屈、撒娇或专注(如吹气)等情绪。
- 示例: "小姑娘不高兴了,小嘴一鼓嘟,扭过头去。" (形容因不满而撅嘴) | "他鼓嘟着嘴,使劲吹着气球。" (形容吹气时嘴唇撅起的样子)
词义分析:
- 构词特点: "鼓嘟"是一个由两个描述形状和状态的单音节词"鼓"和"嘟"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
- 鼓: 本义指打击乐器,引申为凸起、胀大、饱满的形状(如"鼓胀"、"鼓起")。
- 嘟: 常模拟某些声音(如喇叭声),也常用来形容圆而突出或下垂的样子(如"嘟噜"形容成串下垂的东西,"嘟囔"形容连续低声说话时嘴唇的动作)。在"鼓嘟"中,"嘟"主要取其"突出、圆润"的形态义。
- 两者结合,强化了"圆润凸起"或"撅起"的意象。
- 语体色彩: "鼓嘟"具有明显的口语化和形象化色彩,常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特别是描写人物神态或具体场景)中,使描述更加生动活泼。在非常正式的书面语中较少使用。
- 方言性: 虽然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使用,但其形象性和口语性使其在部分方言区可能更为常用或带有特定的地方韵味。
"鼓嘟"一词生动地描绘了物体或身体部位(尤其是嘴唇)因充气、装满或情绪作用而呈现出的圆润凸起或向前撅起的状态。它融合了"鼓"的饱满感和"嘟"的圆突感,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口语词汇。
参考资料:
- 汉典 (ZDIC.NET) - "鼓"、"嘟"字条释义参考: http://www.zdic.net/ (提供了"鼓"和"嘟"字的基本义项,有助于理解"鼓嘟"的构词理据。)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关词条释义参考: (权威词典虽未直接收录"鼓嘟"词条,但其对"鼓"、"嘟"及相关词语如"嘟囔"、"鼓起"的解释,为理解"鼓嘟"的含义提供了基础。)
- 汉语方言及口语用法研究文献: (部分研究汉语口语表达、方言词汇或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文献会涉及或印证"鼓嘟"这类形象化词汇的用法和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鼓嘟”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说明:
-
基本词义
指“突出或撅起(嘴唇等部位)”,常用于描述因不满、生气等情绪而做出的动作。例如赵树理在《传家宝》中写道:“金桂见婆婆鼓嘟了嘴,知道自己再说句话,两个人就会吵起来……”。
-
发音与结构
- 拼音:gǔ dū
- 注音:ㄍㄨˇ ㄉㄨ
- 字形结构均为左右结构,属于叠韵词。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描写,带有一定方言色彩(如晋语区)。常见于表达情绪的动作描写,如“鼓嘟着嘴”“鼓嘟起腮帮”。
-
相关词汇扩展
- 近义词:撅嘴、嘟囔
- 关联成语:滴里嘟噜(形容说话含糊)、鼓鼓囊囊(形容物品凸起)。
需注意该词未被现代汉语通用词典广泛收录,更多用法可参考文学作品或方言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按节奥宇把戏冰天雪地参告常经刺天丛怨躭独帝容东园器鹅车放春翻供辅迪干霍乱关索闺教过场过子号谥画舡奸子椒第纪念日金女击壤钜细客室阑删连漫链烃狸别流星锤没面默照娘儿们暖呼呼蜱醢箝默轻沙亲和力秋省期许拳拳盛意屈打成招若兹山公启事生忿誓民石音寿纪顺典说七说八汀线偷幸万分一蕰草污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