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尺谱的意思、工尺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尺谱的解释

我国古代记录乐谱的工具。由音高符号、调名符号、节奏符号和补充符号组成。晚 唐 时已出现, 宋 时称为“半字讌乐谱”,并以之与十二律相配。这种记谱形式随音乐的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乐种的具体运用,在各种符号的写法上有很大的差别。 明 中叶后,随着昆腔的流行,逐渐形成一种常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记谱法之一,以汉字“工、尺”等字符记录音高和节奏,在戏曲、器乐及宗教音乐中广泛流传。其核心特征与释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记谱原理

工尺谱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基本谱字对应音阶(相当于简谱的1、2、5、6、7),通过字符组合与辅助符号记录旋律。例如“上”为宫音(do),“尺”为商音(re),形成固定音名体系。节奏通过“板眼”标记,“板”表示强拍(如“丶”),“眼”表示弱拍(如“○”),配合符号“”表示延长等。

二、历史源流与演变

  1. 唐宋起源:雏形见于唐代燕乐半字谱,敦煌琵琶谱已使用“工”“尺”等字符。
  2. 明清成熟:明代朱载堉《乐律全书》系统整理工尺谱法,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成为戏曲音乐集大成者。
  3. 地域变体:分化出昆曲谱、西安鼓乐谱、福建南音谱等地方性体系,符号与读法存在差异。

三、记谱特点与文化价值

四、现代应用与保护

当代传统乐团(如中国国家京剧院)仍使用工尺谱教学与排练,福建南音、古琴音乐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内容。学界通过数字化(如《中国工尺谱集成》项目)推动谱本保护与跨文化研究。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工尺谱"词条
  2. 《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工尺谱"释义
  3. 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人民音乐出版社)
  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尺谱入门教程》

网络扩展解释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之一,因使用“工”“尺”等汉字记录音高而得名,主要用于记录民间歌曲、戏曲、器乐等,其特点及发展历程如下:

1.基本定义与符号系统

工尺谱以特定汉字表示音高,常见的谱字包括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对应现代音阶的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音高通过字形变化区分八度,例如高八度在谱字末笔上挑(如“仩”),低八度则下撇(如“凡”)。

2.历史发展

3.应用与变体

工尺谱与民族乐器(如笛、箫)的指法及宫调系统紧密关联。因流传地域和乐种差异,谱字符号、调式规则存在多种变体。例如,北方民间音乐与南方昆曲的工尺谱在节奏符号和调名标记上有所不同。

4.现代意义

尽管现代多采用五线谱或简谱,工尺谱仍被用于传统音乐研究和复原,尤其在古琴、戏曲传承中保留重要地位。

如需更完整的符号对照表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权威音乐史文献或古籍(如《律吕正义》)。

别人正在浏览...

敖详摆明版筑饭牛不竞不絿不栉不周延畅毂长延传飱啖饭处单马典卖地格东方汇理与苏伊士银行费散斐斖风布丰秩焚污寡德国基花蔕恢豁回军家鸽脚心朝天教职井厕禁火稷牲竷竷看中枯陋两淛镣镰满替冒取邈远命案摹临驽将迁邑情思清暇勤俭节约日旰忘食肉身绳履守夜鼠雀之辈燧林素骐同年会温寒窝工兀者霞烂萧墙遐俗息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