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恭承的意思、恭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恭承的解释

敬奉。 汉 贾谊 《吊屈原赋》:“恭承嘉惠兮,俟罪 长沙 。”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李白 《东武吟》:“恭承凤皇詔,欻起云萝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恭承"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复合词,由"恭"和"承"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体现为以恭敬的态度接受、承受或继承。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与构词法:

    • 恭 (gōng):本义指态度肃敬、有礼貌。《说文解字》释为"肃也"。引申为恭敬、谦逊有礼的态度。在"恭承"中,"恭"作为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承",表示"承"的方式是恭敬的。
    • 承 (chéng):本义指捧着、接受。《说文解字》释为"奉也。受也。"引申为接受、承受、继承、承担等义。在"恭承"中,"承"是核心动词,表示接受或继承的动作。
    • 因此,"恭承"属于状中结构(状语+中心语)的复合词,意为"恭敬地接受/承受/继承"。
  2. 核心含义:

    • 恭敬地接受:指以谦恭、庄重的态度接受某物(如赏赐、命令、教诲等)。强调接受时的礼仪和内心的尊重。
    • 恭敬地承受:指以恭敬的心态承担或担负(如责任、使命、恩泽等)。
    • 恭敬地继承:指以虔敬的态度接续或沿袭(如传统、遗志、帝位等)。常用于继承大统或重要事业。
  3. 典籍用例与语境:

    • 接受赏赐或命令:

      "臣虽不敏,恭承嘉惠。" (《史记·三王世家》) - 我虽然不聪慧,但恭敬地接受(陛下)美好的恩赐。 "恭承明命,絜斋沐浴。" (《宋书·礼志三》) - 恭敬地接受(祭祀的)明确指令,洁净身心斋戒沐浴。

    • 继承大统或遗志:

      "恭承天命,君临万方。" (唐代诏书常用语) - 恭敬地承受上天的旨意,统治天下四方。 "恭承先志,聿修明德。" (仿古文体) - 恭敬地继承先人的志向,努力修养光明的德行。

    • 承受恩泽或教诲:

      "恭承圣训,夙夜匪懈。" (仿古文体) - 恭敬地承受圣上的教诲,日夜不敢懈怠。

  4. 现代使用与辨析:

    • "恭承"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用于仿古文体、历史文献引用或特定场合(如祭文、碑铭)中,以表达庄重和敬意。
    • 其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恭敬地接受"、"敬受"、"谨承"、"奉承"(此指奉行、接受,非阿谀奉承义)等词相近,但"恭承"的书面语色彩和庄重感更强。
    • 注意与"奉承"(fèngcheng,指讨好巴结)在读音和现代常用义上的区别。

"恭承"是一个古雅庄重的文言词汇,意为"恭敬地接受、承受或继承"。它强调在接纳、承担或接续事物时,所持的肃穆、谦卑和尊重的态度,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接受君命、赏赐、教诲或继承帝位、遗志等庄重场合。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已大大缩小。

网络扩展解释

“恭承”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gōng chéng,意为敬奉、恭敬地接受或奉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义解析


2.文献用例


3.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恭承”,多用于文学或仿古语境,强调对传统、教诲或使命的尊重与履行。例如:

“恭承祖训,恪守家风”。


4.近义词与扩展


“恭承”是古典文献中常见的词汇,核心含义为“以恭敬之心接受并履行”,常见于诗词或历史文本。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可参考《吊屈原赋》《东武吟》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保国安民笨嘴拙舌匾匾的伏舶贾步摇草体岔流昌炽承担秤友蹴踏打过刀楯大提琴蹲窝夺柄乏竭分死拂心赶抢摊给粟好似猴栗化石妇贾楚季布一诺结骨结余九节杖兰亭春练笔灵庆买价门向强志栖薄汽管清冷青丝白马气义瞿然日中将昃肉骨散舱苫宇设建摄生水库耸耳娑婆世界汤粥袒免亲甜不丝王阮磑碾围随毋多祥刑咸墨咸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