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纲佐的意思、纲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纲佐的解释

指官员中主管和辅佐。《宋书·良吏传·杜慧度》:“ 瑗 卒,府州纲佐以 交 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 慧度 行州府事,辞不就。”《魏书·李元护传》:“病前月餘,京师无故传其凶问。又城外送客亭柱,有人书曰:‘ 李齐州 死。’纲佐饯别者见而拭之。”《南史·陆闲传》:“臺军攻陷城, 闲 以纲佐被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纲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辅佐主官的副职官员,特指古代州郡长官的僚属或助手。其构词中"纲"喻指主体、主干,"佐"即辅助、辅佐,合称强调在行政体系中协助主官处理事务的重要属官。该词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职官文献。

二、历史语境与职能

在州郡行政系统中,"纲佐"作为刺史、太守的直属副手,承担文书起草、刑狱协理、赋税督管等职责。例如《晋书·职官志》载:"州置刺史……下设纲佐,分掌诸曹",表明其属层级分权的治理结构。南朝《宋书·百官志》进一步明确纲佐包含"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具体职位,形成完整的行政辅助体系。

三、文献例证

  1.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为荆州刺史,纲佐皆天下俊才。" 反映纲佐的选拔注重才能。
  2. 《南齐书·王俭传》:"俭领州纲佐,革新吏治,州郡肃然。" 体现纲佐在地方治理中的能动作用。
  3. 唐代杜佑《通典·职官典》:"州之佐吏,汉有别驾、治中……总曰纲佐。" 系统说明其职位构成。

四、语义演变

唐宋以后,随着职官制度调整,"纲佐"作为特定职官称谓的使用渐少,但仍在史籍中保留指代"重要辅臣"的泛化含义。如宋代《册府元龟》称宰相为"朝廷纲佐",语义扩展至中央高层辅政官员。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1123页)
  2. 王力《古代汉语·职官考释》
  3. 《中国历史职官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中华书局点校本《通典》卷三十二
  5.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纲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āng zuǒ,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指官员中的主管和辅佐人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2. 历史用例


3. 现代使用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语例或语义演变分析,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职官词典》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卬卬败力摆杀摆摊偪臣玻璃江赤道坐标系齿剑仇害纯朴春丝窜寄丹扆导读大小虎點額彫胡东倭房闱凡毛分歼战付度宫櫂归路骨肉红榜画虎不成缓辔火警翦簇簇劫请赍发己见经行进货集甯赍宣捐躯殉国俊刮开诚布公律例馆緑茸没卫饮羽灭化呕心浅白耆率三仓沙雁圣洁瘦骨棱棱手旗朔月塑像泰上填塞万寿蚊子船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