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芳荪的意思、芳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芳荪的解释

香草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作》诗:“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蓀。”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蓀。” 清 赵翼 《永昌吊徐武功杨升庵》诗:“欲採芳蓀酹杯酒,百年遗迹已沉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芳荪是汉语中的一个典雅词汇,指代香气浓郁的香草,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高洁芬芳的植物或象征美好的品德。其释义可从字源、词义及文学意象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芳”:本义为花草的香气,引申为美好、贤德。《说文解字》释:“芳,草香也。”
  2. “荪”:古称香草,一说为菖蒲或溪荪(一种鸢尾科植物)。《楚辞》王逸注:“荪,香草也。”

    合成词义:“芳荪”即芳香之草,特指气味清雅、形态高洁的草本植物。

二、文学意象与文化象征

在诗词中,“芳荪”常承载以下意涵:

三、权威辞书定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芳荪,香草名。”

《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注解:“荪,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芳荪连用,泛指芬芳草木。”

“芳荪”兼具植物学指代与文学象征双重意义,其核心内涵始终围绕自然馨香与人文高洁的融合,成为汉语中独特的审美符号。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楚辞章句》(中华书局,王逸注)
  3. 《谢灵运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王维诗集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5.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芳荪”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古典文学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文学用例

  1.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作》提到“浥露馥芳荪”,描绘晨露浸润下香草散发芬芳的场景。
  2. 杜甫《别李义》中“小襦绣芳荪”,以香草纹饰暗喻美好事物。
  3. 清代赵翼的诗句“欲采芳荪酹杯酒”则借香草表达追思之情。

引申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芳荪”可代指花草香气浓郁、令人陶醉的意境,如提到其形容“愉悦和陶醉之感”。但需注意,此用法更偏向文学修辞,并非独立成语。

“芳荪”本义为香草,常见于诗词中以物喻情,兼具自然意象与情感寄托。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诗文中的含义,可结合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鳌海跋弗倒败道薄纱残军败将剿拾持分驰求导送大菽掉头氐酋谛认凡响烦缘腹热心煎干人干突格物院公便够数挂表含冰茹檗和议鸿路红桑健斗讲叙剑树积疹举止失措开盘来嗣雷抃里閈俪巧洛叉陆通歌凤盟辞貉隶恼怒捺蜻蜓辟芷破落清閟三反三元里世旧説书姒娣松人遂性肃迈天福讬熟晚老公闻讯武备相羊闲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