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坩埚。《云笈七籤》卷七六:“研砂如黑铅砂子,别入甘锅销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鎗金银法》:“其餘金银都在绵上,於熨斗中烧灰,甘锅内鎔锻,浑不走失。”
甘锅(同“坩埚”)是冶金、化学实验中用于高温加热或熔融物质的容器,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的特性。以下是详细释义与来源依据:
甘锅是“坩埚”的异体写法,指一种耐火材料制成的器皿,主要用于高温处理金属、矿物或化学试剂。其核心特征包括:
来源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416页明确标注“坩埚”为规范词形,并释义为“熔化金属或其他物质的器皿”,而“甘锅”属非推荐写法(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甘锅”源于古代“坩”与“锅”的方言结合。“坩”本指陶制容器(《说文解字》:“坩,陶器也”),后与“锅”通用,形成“坩锅”或“甘锅”。
现代汉语以“坩埚”为规范词形,“甘”实为“坩”的俗写或误写。《汉语大字典》指出“坩”在部分方言中读作“gān”,导致书写混淆(四川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403-1320-9)。
“甘锅”即“坩埚”的异体写法,是高温处理材料的耐火容器。现代规范术语为“坩埚”,建议在学术、专业场景中使用标准词形以确保准确性。
“甘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指代“坩埚”
拼音为gān guō,是古代或特定语境中用于熔化金属、加热物质的容器。例如《云笈七签》提到“别入甘锅销韝”,明代《辍耕录》中也有相关记载。
字义分解
部分网络来源提到“甘锅”作为成语表示“承担责任或接受惩罚”,但这一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是现代网络误传。建议以“坩埚”为常用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云笈七签》《辍耕录》等古籍原文。
百六贲敷表侄女袹复酬魏颗纯固醋母敦弓栋鄂部防卫繁膴飞沫疯头疯脑风泽复阳感人害碜黄公酒垆慌耗黄毛鞑幻缘回轸回植剪靛花艰棘交际舞街面上戢戢进率鸠尾亟务涓子夔跜牢承老枭掠治鹂黄流质食物洛阳纸贵庐岳漫延跑跳屁事蒲姿乾麨抢险穷閈求生害仁三柱里苫块慴怖笙咽厮落唾壶击碎袜裤窊隆威刑肃物香粳仙鹤草奚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