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新唐书·房式传》:“博士 李虞仲 曰:‘始 闢 反,为其用者皆救死其颈,可尽被恶名乎?如 式 ,不能去,又不能死,可谓求生害仁者也。’”
“求生害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因贪图活命而损害仁德,常用来批判为保命而违背道德原则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为了保全性命而牺牲道德准则(尤其是儒家推崇的“仁”)。与孔子主张的“杀身成仁”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仁德高于生命。
出处与原文
源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通过对比,强调真正的仁者宁死也不违背道德。
该成语体现了儒家“仁重于生”的价值观。孔子认为“仁”是最高道德准则,主张在生命与仁德冲突时,应选择“成仁”而非“害仁”。后世常用此词批判丧失气节的行为,如明代士大夫评价变节者时会斥其“求生害仁”。
提示:若需查看具体古籍用例(如《新唐书》原文),的文献线索。
《求生害仁》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词组合而成。下面将对其各部分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求生(组词:求、生)的部首是“心”,共有8画;害仁(组词:害、仁)的部首分别是“宀”和“人”,害共有9画,仁共有4画。
来源:《求生害仁》是出自《仁守精义》一书的书名,书中介绍了求生和害仁的意义和价值。此词被引申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行为准则。
繁体:求生害仁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求生害仁」。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求生(求、生)的写法略有差异,它们的构造形式在古时期进行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与现代汉字相似。
例句:
1. 他具备了在恶劣环境中求生的本领。
2. 害仁之举将受到严厉谴责和惩罚。
组词:求生害仁可以进行以下组词:
1. 求生:求生存、求生意识、求生技能
2. 害仁:害仁心、害仁义、害仁人
近义词:与求生害仁意义相近的词汇有:
1. 求存:追求生存、追求存在
2. 仁爱:仁慈、爱心、善意
反义词:与求生害仁意义相反的词汇有:
1. 非求生:拒绝生存、不追求生命
2. 仁恶:恶意、不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