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壶。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元和 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 大和 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 郑注 ,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唐 韩偓 《从猎》诗之三:“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 宋 林逋 《寄太白李山人》诗:“身上只衣麄直掇,马前长带古偏提。” 宋 林洪 《山家清事·酒具》:“旧有偏提,犹今酒鳖。长可尺五而匾,容斗餘。”
“偏提”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这一含义源自唐代文献,指一种有盖、带嘴的酒器,形制类似茶瓶。据记载,唐元和年间逐渐取代传统酒具“樽杓”,后因避讳改名而来。例如:
指“有意无故提及某人或事物以引发讨论”,含贬义,常用于描述不公正或刻意引导话题的行为。例如: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代酒器形制,可查阅《资暇集》等古籍原文。
偏提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在说话或写作时有意或无意地偏袒某一方或某一事物,而不公正地提及其他方面或事物。
《康熙字典》中,偏提的部首是手,总笔画数为13。
偏提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文学,用来形容写作时在强调某一方面时无意中偏向于其他方面。但现在这个词汇也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言论偏袒行为。
偏提的繁体字为「偏提」。
古时候偏提的写法并没有特定形式,因为汉字的书写在演变过程中有所变化。但整体来说,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文言文书写方式。
1. 在辩论中,他明显偏提了某一方的观点,显得不够客观。
2.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们要尽量避免偏提,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3. 那个评论家总是对某位明星偏提,使得他的评价失去了可信度。
1. 偏袒:表示偏向某一方,偏袒某人或某事。
2. 提及:表示提到或谈到某人或某事。
3. 偏见:表示对某一方或某一事物持有主观的偏向或不公正的看法。
1. 偏爱: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有特别喜欢或偏向的倾向。
2. 偏重:表示在分配注意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某方面更多的关注或重视。
1. 公正:表示客观公正,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2. 中立:表示在争议中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