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玉改行的意思、改玉改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玉改行的解释

见“ 改步改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改玉改行”是一个源自古代礼制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因身份地位变更而改变佩玉和行步的仪制,后引申为典章制度的变革或身份地位的更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贵族因身份变动(如即位、封爵升降)而更换所佩玉饰及调整行走步伐的礼仪规范。玉的形制与步伐节奏均象征等级尊卑,故“改玉改行”成为身份变化的标志。

二、语源出处

  1. 《左传·定公五年》

    原文载:“季平子卒,阳虎欲以玙璠(国君之佩玉)敛,仲梁怀曰:‘改步改玉。’” 杜预注:“昭公之出,季孙行君事,佩玙璠,祭宗庙。今定公立,复臣位,改君步,则亦当去玙璠。”“改步”即改变行走节奏(古代尊贵者步履缓而短,卑贱者步履急而长),“改玉”指更换与身份不符的玉饰。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春秋左传注》

  2. 词形演变

    古文中“步”与“行”通假(如《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故后世演变为“改玉改行”。如清代钱谦益《袁伯应南征吟小序》:“公(袁可立)既谢改玉之班行,重理栽花之生活。”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册

三、引申义与用法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古代君臣佩玉不同,步履节奏亦异。因以‘改玉改行’指身份地位改变,礼仪亦随之变更。”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6卷

  2. 《辞源》

    “《左传》‘改步改玉’,后通作‘改玉改行’。喻因身分变化而更改制度。”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修订本)

五、文化内涵

该成语浓缩周代“以玉辨位”的礼制思想(《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玉饰与步态共同构成“礼”的视觉化符号,反映古代等级制度的森严。

来源:杨宽《西周史》第四章“周礼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改玉改行”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侧重。以下为综合解释:

1.基本含义与出处

“改玉改行”原指因身份地位变化而调整礼仪制度。出自《国语·周语中》,晋文公请求使用天子葬礼(隧葬),周襄王引用“改玉改行”拒绝,强调礼仪需符合身份等级。古时君臣的玉饰、步伐均有差异,身份改变后需调整相关礼仪,即“服其服,行其礼”。

2.引申义

后扩展为政权或制度更替的象征。例如朝代更迭时,新统治者需调整礼制以体现权威,故有“改朝换代”之意,与“改步改玉”同义。

3.部分误用现象

少数现代解释(如、4)将其引申为“个人改变品行”,但此说法缺乏古典依据,可能是对成语的误解或混淆(如与“改过自新”等词混淆)。

4.用法与结构

5.文化背景

古代玉器和行走仪制象征等级秩序,如《礼记》记载“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步伐快慢亦有严格规定。因此,“改玉改行”本质是礼制与权力关系的体现。

该成语应以古典出处为准,核心指因身份或权力变化调整礼制,而非个人行为修正。若需引用个人层面的改变,建议使用更贴切的词汇如“改过迁善”。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度陈仓霸池办道北辕适粤蹦豆儿才兹侪居撤坏趻踔处理出室储说大梦方醒淡巴苽刀布掉俏东面飞鱼丰貌佛号符征干人谷口国币过索孤孺骨勇后表怀珍皭白交牀揭竿惊逐箕山挂瓢伉倨坎鼃客恨口率连通岭表嶙囷麦乳精密树能那宁顺攀延篷篙捧角寝食不安绕越视含实话适可而止十年浩劫素叶填街塞巷梯荣乌阑详开消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