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河用之绳索。《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凡出兵深入贼境,其济渡之备,军中自有过索、浑脱之类,未闻千里运木随军。”
“过索”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过索(guò suǒ)指古代用于渡河的绳索,常见于军事或交通场景中。其核心含义是辅助跨越水域的工具。
历史文献
该词最早见于《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记载军队深入敌境时使用“过索”和“浑脱”(皮筏)作为渡河装备,强调其便携性。
原文:“凡出兵深入贼境,其济渡之备,军中自有过索、浑脱之类,未闻千里运木随军。”
结构分析
“过索”是古代渡河工具,多见于军事文献,后也用于诗歌中表达意象。其定义和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为统一,现代使用较少,属于历史词汇。
《过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错过了机会,失去了机会。
《过索》的部首是辶,共有10个笔画。
《过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授手遗表,及时禄秩小,故司马迁起居多遇年少,亦往往过索,於是笔者亦见尝其事耳。”意为司马迁的官职低微,虽然是才华出众,但往往错过了机会。
《过索》的繁体字为「過索」。
古时候的《过索》字的写法与今天基本相同。
他因为疏忽大意,过索了参加比赛的机会。
过程、过错、过失、索取、索引、索贿。
错过、失去、放弃。
抓住、把握、获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