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邈緜 ”。 1.遥远;旷远。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愿自致於其间兮,嗟道里之邈绵。” 明 汤显祖 《青雪楼赋》序:“辛巳:以失意 江陵 相致仕里居,而予亦跧伏 江 外,徽音邈绵。”
(2).连绵不断貌。 明 吴承恩 《述寿赋》:“粤我 淮川 ,丁由邈绵,开 汉 室之勛阀,典 周 邦之将权。”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吕光复诗》:“ 王公 老去泽萧瑟, 苏小 情深托邈緜。”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南畊新葺梅庐闭关学仙词以记之》词:“半亩之宫,点缀纔经,林峦邈绵。”
“邈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iǎo mián,其含义可从字形、本义、引申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综合分析:
字义解析
基本含义
指时间或空间上的广阔、悠远,如形容历史长河、山川地势的连绵不绝,带有“无限长远、旷远无边”的意境。例如:“邈绵的历史长河”“邈绵的山川”。
引申与文学运用
在文学中常被用来营造悠远深沉的意境,如“邈绵的钟声穿透千年”,既表现声音的悠长,又暗含历史的厚重感。部分典籍中亦作“邈緜”,但现代多统一为“邈绵”。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参考
提示: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如需更多例句或同源词解析,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邈绵(miǎo mián)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遥远而连绵不断。它由两个部首组成:邑(城市)和纟(细丝),笔画总数为16画。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子罕》一章,该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如丧考妣,无可奈何,以命年丧者,斯辱之已甚,至于邈绵!”。在这句话中,邈绵表示了时间的长远和不间断。
在繁体字中,邈绵的写法为「邈綿」。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邈绵曾有一些变化。在《说文解字》中,邈的写法为「邁」,绵的写法为「緜」。这两个字在隶书和篆书时期的写法分别为「厶勺巛」和「糹女」。
以下是邈绵的例句:
1. 面对邈绵的时间长河,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2. 夜空中星星点点,点缀着邈绵的宇宙。
3. 这段旅行虽然辛苦,但我们见到的风景如此邈绵,让人心旷神怡。
与邈绵相关的词汇有:
组词:邈然(形容词,意为遥远而悠然),绵长(形容词,意为连绵不断的长久),邈邈(形容词,意为遥远而空灵)。
近义词:纵横(形容词,意为纵贯横跨的广大),绵延(动词,意为连绵不绝地延伸)。
反义词:短暂(形容词,意为时间短促的),间断(形容词,意为中断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