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材的意思、疏材的详细解释
疏材的解释
(1).犹蔬果。疏,通“ 蔬 ”。《周礼·地官·委人》:“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 郑玄 注:“凡疏材,草木有实者也。” 孙诒让 正义:“案,疏俗作蔬……据《委人》注,则木实亦得称疏。”
(2).闲散的人才。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材的解释 材 á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材料。教(刼 )材。素材。题材。就地取材。 能力,资质:材干(刵 )。大材小用。因材施教(刼 )。 棺木:寿材。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疏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指代蔬果(通假字用法)
- 本义解释:
“疏材”中的“疏”通“蔬”,指蔬菜瓜果。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委人》,文中提到“凡疏材木材”,郑玄注解为“草木有实者也”,即草木的果实。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进一步说明“疏”即“蔬”的俗写,包括木本植物的果实。
- 应用场景:
古代用于赋税征收或物资管理,如《周礼》记载“委人”负责收集野外的蔬果、木材等物资。
二、比喻闲散的人才
- 引申义解释:
“疏材”可指未被充分利用的人才,带有“未被重视的才能”之意。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诗文,如元代范梈的诗句“江山淹远望,天地保疏材”,以及明代黎民表的“疏材荷甄奖”,均以“疏材”暗喻未被重用的贤士。
- 文化背景:
该含义可能源于“疏”的“分散、不密集”之意,借指人才未被集中任用或处于闲散状态。
补充说明
- 词源演变:
“蔬”在古代常写作“疏”,如汉典《疏》字解释中明确提到“疏同蔬”。
- 现代使用:
“疏材”属古语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及古代注疏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疏材
疏材是一个汉字词语,表达着深刻的意义。它由“疏”和“材”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疏远”和“素材”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疏字的部首是疋(pǐ),总共有12个笔画。
材字的部首是木(mù),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
疏材一词出自《大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归根求底,疏而不漏,虽冬夏不择。”此处用疏材表示求学的态度,指的是通过深入探索,辨明事物的根本原因,善于寻找并利用各种素材。
繁体
疏材的繁体字为“疏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疏字写作“疎”,材字写作“材”。
例句
1. 他对于学习始终保持着疏材的态度。
2. 在人际关系上,他比较疏材,不善于与人交往。
组词
疏材的相关组词有:疏理、材料、素材、才材等。
近义词
疏材的近义词有:博学多才、渊博、丰富多样。
反义词
疏材的反义词有:浅薄、愚笨、匮乏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