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奸顽”。1.奸诈不法的人。 唐 元稹 《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明史·太祖纪三》:“朕起兵至今四十餘年,灼见情伪,惩创奸顽。”
(2).奸诈不老实。 元 无名氏 《新水令·闺情》套曲:“他性格奸顽,不寄平安。 章臺 柳恣意留连,蟾宫桂未许躋攀。”《水浒传》第十八回:“ 晁盖 这厮,姦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 明 李贽 《安期告众文》:“第二等躲懒僧众三名,第三等奸顽僧众一名。” 束为 《老长工》:“当时,老实肯干的社员都干活去了,剩下几个奸顽圪蛋,眼前摆着扁担箩头,不去送粪,围着我看热闹哩!”
“奸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奸顽”由“奸”和“顽”两字组成:
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对以下行为的批评:
奸顽是一个含有贬义的词语,形容人心狡诈、行为不端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具有邪恶心灵、不肖的人。
奸顽的字由部首奴和元组成。奸的部首是奴,总笔画为5;顽的部首是元,总笔画为9。
奸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虞夏书·虞夏之命》中,“奸顽乱亡”。后来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用来形容行为不端、邪恶的人。
奸顽的繁体字是「奸頑」。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奸顽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奸的古时写法为「姦」,顽的古时写法为「頑」。
1. 这个人奸顽成性,连朋友都被他欺骗了。
2. 他的人品真是奸顽不堪,无法与其合作。
1. 奸徒:指行为邪恶不法的人。
2. 顽童:指任性顽皮、行为顽劣的孩子。
3. 奸商:指不诚实的商人,以欺骗手段谋取利益。
4. 顽强:指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狡诈、狡猾、奸诈、阴险、狡黠
正直、善良、诚实、忠诚、纯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