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奸顽”。1.奸诈不法的人。 唐 元稹 《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明史·太祖纪三》:“朕起兵至今四十餘年,灼见情伪,惩创奸顽。”
(2).奸诈不老实。 元 无名氏 《新水令·闺情》套曲:“他性格奸顽,不寄平安。 章臺 柳恣意留连,蟾宫桂未许躋攀。”《水浒传》第十八回:“ 晁盖 这厮,姦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 明 李贽 《安期告众文》:“第二等躲懒僧众三名,第三等奸顽僧众一名。” 束为 《老长工》:“当时,老实肯干的社员都干活去了,剩下几个奸顽圪蛋,眼前摆着扁担箩头,不去送粪,围着我看热闹哩!”
“奸顽”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奸”与“顽”二字构成,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词义解析
二者组合后,形容人性情奸诈且顽固不化,多用于描述品行恶劣、难以驯服之人。
二、历史语义演变
在明清文献中,“奸顽”常指代违反法纪、对抗权威的群体。例如《大明律》记载:“凡奸顽户豪,欺隐田粮者,处刑责罚”,此处特指逃避赋税、藐视法令的地方豪强。
三、文学语境应用
古典小说中,“奸顽”多用于刻画反面人物。如《水浒传》第四回描述郑屠:“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是个奸顽的恶霸”,凸显其凶悍无赖的形象。
四、近现代语义弱化
当代汉语中,“奸顽”一词使用频率降低,多作为书面语或仿古表达,常见于历史研究、文学评论领域,例如“明代惩治奸顽的制度分析”等学术表述。
“奸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奸顽”由“奸”和“顽”两字组成:
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对以下行为的批评:
败槥班列褊刻避株鸟惭蹙赤小磢错畜火酢伪大角诋悖噩迕分限付合凫鴈古恠和平共处竑议滑稽挥毫咭溜搭剌惊传迥涂击中要害康惠矿层蓝皮良金令准乱嗣漫漶支离门钥民窑闹僵炮火佩玉倛丑凄遑栖聚轻歌钦召取士壤脉染化睿藻三焦撒妖色仁行违善财难舍手泐授梓嗣息迢渺桐木布土包隈映吴市隐宪官相业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