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酋耳的意思、酋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酋耳的解释

传说中的兽名。似虎而大,尾特长。《逸周书·王会》:“酋耳者,身若虎豹,尾长参其身,食虎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天后 中, 涪州 武龙 界多虎暴。有一兽似虎而絶大,日正中,逐一虎直入人家,噬杀之,亦不食其肉。自是县界不復有虎矣。録奏,检《瑞图》乃酋耳。”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四·虎》:“据是,则世间所见者皆彪,大於彪者为酋耳,小於彪者方为虎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酋耳(qiū ěr)是汉语古籍中记载的一种传说中的猛兽,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释义

酋耳指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形似虎而体型更大,尾部特长,以猎食虎豹为生。该词属生僻词,现代汉语已罕用,仅见于古籍文献记载。

二、文献记载与特征

  1. 外形特征

    据《山海经》类文献描述,酋耳形似虎而体型更硕大,毛色驳杂,尾部长度可达身长两倍,具备极强的搏杀能力。《骈雅·释兽》载:“酋耳似虎,绝大,食虎豹。”

  2. 习性特点

    其特殊性在于以虎豹为食,被视为猛兽中的顶级掠食者。《事物绀珠》称其“尾长十倍”,《渊鉴类函》更强调其“日噬百兽”的凶猛特性。

三、文化意涵

在神话体系中,酋耳被赋予镇煞辟邪的象征意义。古人将其形象绘于器物或建筑,借其威猛特性驱除灾厄,反映了古代动物崇拜的文化心理。

四、词源考据

“酋”本义指部落首领,引申为“魁首”;“耳”为兽名用字(如狻猊亦称“狻耳”)。二字组合凸显此兽在兽类中的霸主地位,词源可追溯至汉代《尔雅》注疏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

  1. 《山海经》异兽图谱(国家图书馆古籍库)
  2. 明代《骈雅》《事物绀珠》(中华书局影印本)
  3. 《汉语大词典》“酋耳”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酋耳”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传说中的猛兽,其含义和特征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词义与特征
    酋耳外形似虎豹但体型更大,最显著的特征是尾巴极长,甚至能达到身体长度的三倍(《逸周书·王会》记载“尾长参其身”)。其凶猛程度超过普通虎豹,以虎豹为食,但自身不食猎物血肉,被古人视为能驱除虎患的瑞兽。

  2. 文献记载

    • 《逸周书·王会》最早描述其“身若虎豹,食虎豹”;
    • 唐代《朝野佥载》记载武龙县(今重庆涪陵)曾有酋耳现身噬虎,使当地虎患消失;
    • 明代《七修类稿》进一步分类:普通虎体型最小,彪次之,酋耳体型最大。
  3. 文化象征
    因具备驱虎特性,古代多将其与祥瑞关联。例如唐代涪州事件后,官方通过《瑞图》确认酋耳身份,侧面反映其在传统瑞兽体系中的地位。

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更详细分类,可参考《逸周书》《朝野佥载》等文献,或访问上述标注的搜索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敖粟白肉般当谤诵查房崇庳村正点射點正地面辐射短檠对讲蹲安耳热眼跳风胡子凤子龙孙俯思龟城海川螺薅草好官槵子昏主鷮息金镳玉络金神溘帀诓语魁实撩洗遴考流喝露门论进论述露索弥漫闽徼蜜色默叹挠沮藕合偏窳扑天佥都御史欠债琴瑟和好权倾天下上戮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水牯淑旗挞架条教铁兵通信鸽伍籍向后宪役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