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扶着头。 元 郑奎 妻《四时词·冬》:“妆罢扶头重照镜,凤釵斜压瑞香枝。”
(2).形容醉态。亦谓醉倒。 唐 杜荀鹤 《晚春寄同年张曙先辈》诗:“无金润屋浑閒事,有酒扶头是了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诀谒》:“你道俺像甚的来,镇日里似醉汉扶头。”
(3).指饮酒。 唐 姚合 《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 宋 辛弃疾 《武陵春·春兴》词:“草草盃盘不要收,纔晓又扶头。”《金6*瓶6*梅词话》第九四回:“ 刘二 又早安排酒殽,上来与他姐夫扶头。”《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众禁子们,有提壶酒的,煮两个鸡子的,都拿去与 张瑞风 扶头。”
(4).谓酒碎醒后又饮少量淡酒用以解酲。 宋 陆游 《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解酲因小饮江月馆》诗:“江驛春酲半日留,更烦送酒为扶头。”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扶头汉语 快速查询。
“扶头”的汉语词典释义
“扶头”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醉酒后以手扶头的动作或状态
指饮酒过量后,因头晕不适而需用手支撑头部的状态。此为本义,强调醉酒后的生理反应。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6卷第374页。
形容宿醉未醒或酒醉初醒的状态
引申指醉酒后次日仍感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的情形。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06页。
方言中表示“低头”或“俯首”
在部分方言区(如晋语区),"扶头"可指低头或俯首的动作。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第3卷第4089页。
词牌名(罕见用法)
古代词调名“扶头酒”的简称,见于宋代词人贺铸《南乡子》词注。
来源:《词学大辞典》(马兴荣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18页。
常见搭配
“扶头”常与“酒”连用为“扶头酒”,指用以解宿醉的醒酒或清晨提振精神的薄酒,如白居易《早饮湖州酒》中“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涵盖本义、引申义及特殊用法,确保释义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扶头”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扶着头(字面动作)
指用手支撑头部的动作,常见于描写姿态或身体状态。例如元代郑奎妻的诗句:“妆罢扶头重照镜,凤钗斜压瑞香枝”。
形容醉态或醉倒
用于刻画醉酒后的状态,如唐代杜荀鹤诗句:“有酒扶头是了人”,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似醉汉扶头”。
代指饮酒行为
唐宋诗词中常以“扶头”婉转表达饮酒,如姚合《答友人招游》的“沽酒自扶头”,辛弃疾词中“才晓又扶头”。
解酒后的二次小酌
指宿醉后少量饮酒缓解不适,如李清照词“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古人常借“扶头”暗喻借酒消愁或闲适心境,如辛弃疾以“扶头”表达春日闲情,杜荀鹤则通过醉酒状态抒发淡泊态度。
该词多出现于古典文学赏析或仿古创作中,日常口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现代“头”的其他含义混淆(如“头发”“物体顶端”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全唐诗》《宋词选注》等文献,或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鞍马劳顿版舆彩云易散达标带球跑东闾东南亚国家联盟端倪可察对称轴二周风里来雨里去稾车个边骨録古是今非海沸波翻横翠黄粱梦笳繁简称坚瓠罽宾计绌方匮纪录片旌旗闿明历级谋谮颦呻辟土坡梁奇抱栖蜗却望群属趋跄趋权附势壤虫忍辱偷生容制如晤三耳三陟审量事机食物链书价逃丁涕泪交加通放硙轮壝墙无底壑舞鸡贤室销假崤嵚笑谑遐永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