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扶同的意思、扶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扶同的解释

(1).符合;附和。《魏书·济南王匡传》:“於时议者,多云 芳 是,唯黄门侍郎 孙惠蔚 与 崇 扶同。”《隋书·经籍志二》:“﹝《纪年》﹞其著书皆编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经》。诸所记事,多与《春秋》、《左氏》扶同。”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 刘悟 卒, 从諫 求继,与扶同者只 鄆州 随来中军二千耳。” 明 王廷相 《慎言·君子》:“ 郑兴 、 贾逵 以扶同显贵, 桓谭 、 尹敏 以乖忤沦弃。”

(2).伙同。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四折:“那告状人指陈实事,都是些扶同捏合的虚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 太祖 ﹞创交结近侍官员之律,禁扶同奏啟之条。”《清史稿·高宗纪一》:“寝 许容 署 湖北 巡抚之命,留 晏斯盛 任,仍申诫言官扶同纠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扶同”的汉语词典释义

扶同(fú tóng)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为:

  1. 共同附和、串通

    指与他人联合,采取一致行动(多含贬义),尤指在隐瞒真相或从事不正当行为时相互配合。例如在司法语境中,“扶同”表示证人、官吏等串通作伪证或徇私舞弊。

    引证:《汉语大词典》释为“犹伙同;共同”。如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若非通同作弊,定是扶同诬陷。”

  2. 协同、随同

    在部分语境中可表中性义,指跟随或协助他人行动,但此用法较少见。

    引证:《辞源》注:“附和,同伙。”如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部》:“吏胥扶同禀覆。”


权威文献用例佐证


近义词辨析

注:现代汉语中,“扶同”已被“串通”“勾结”等词替代,仅存于研究古籍或法律史文献中。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唐律疏议》(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明史·刑法志》(中华书局校勘本)

网络扩展解释

“扶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1. 符合;附和
    指观点或行为与他人一致,常带有被动或盲从的意味。例如《魏书·济南王匡传》提到“唯黄门侍郎孙惠蔚与崇扶同”,即指孙惠蔚附和崇的观点。在《隋书·经籍志二》中,也提到《纪年》的内容“多与《春秋》《左氏》扶同”,强调文献间的契合。

  2. 伙同;共同参与
    表示与他人联合行动,多用于负面语境。如元杂剧《杀狗劝夫》中“扶同捏合的虚词”,即指串通编造谎言。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也提到“禁扶同奏启之条”,暗指勾结行为。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艾发熬油费火八瓣子半更子剥刺迸缝辨合避亲曹溪痴呆懵懂舂簸脆脆崩崩凼肥德宿得意忘形点漆璧多视角访问发吐肤札拐卖顾计红本黄花笺混斗婚姻佳日街邮矜贫恤独激清稽仰济助峻科口是心苗旷逸揆课浪儿李默然廪稍龙武军没折至盘磴偏忮凭几之诏巧心轻资诠辩实相双边贸易缩拢抬贴桃叶歌腾掀题奏通治突冲土稚枉挠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