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的意思、报送的详细解释
报送的解释
动词。报送是一种信息传输的形式。意思是:报告并送交上级或有关部门。信息报送途径主要有:书面递交、传真报送、发电子邮件、电话报告等。过程:填写-上报-审核-存档。例句:报送上级人事部门备案。
词语分解
- 报的解释 报 (報) à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
- 送的解释 送 ò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送信。送审。输送。护送。呈送。 赠给:送礼。赠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欢送。送别。送亲。 丢掉:断送。 收迎取接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报送”是现代汉语中具有明确行政属性的复合动词,由“报”和“送”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特定主体将整理完备的材料或信息,按照法定程序或行政规范提交至上级机关、主管部门或指定机构的行为。该词汇在行政管理、公文处理及信息流通领域具有高度专业性,其运用需遵循三大要素:信息完整性、程序合规性、对象特定性。
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向上级报告并送达”,凸显其双重动作特征。具体包含五层要义:
- 动词属性:专指通过书面或电子形式完成的递送行为,区别于口头汇报
- 适用场景:多用于公文处理(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统计申报(参照《统计法实施条例》)、行政审批等行政程序
- 规范依据:实施过程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关于文件移交的规定,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信息报送机制
- 流程要求:包含材料审核、格式标准化、时限遵守等环节,如财政部《部门决算管理办法》明确的决算报送规程
- 同义词对比:相较于“提交”强调单向传递,“报送”隐含审核确认环节;相比“呈报”侧重书面形式,“报送”兼容电子化传输方式。
在语义演变层面,该词从早期公文术语(见《清代文书档案图鉴》)扩展为现代行政管理核心词汇,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其列为十五种公文处理程序之一,体现其制度性语言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资料,“报送”指将信息或文件报告并送交上级或相关部门,属于正式的信息传输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报送(bào sòng)是动词,表示通过特定形式将信息或文件正式提交给上级机构或主管部门。核心流程包括:
- 填写:整理信息并形成规范文本
- 上报:通过指定渠道提交
- 审核:接收方核查内容
- 存档:完成备案或留底
二、主要途径
常用方式包括:
- 书面文件递交
- 传真传输
- 电子邮件发送
- 电话报告(适用于紧急情况)
三、应用场景
- 行政事务:如“报送上级人事部门备案”
- 紧急事件: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等需快速上报的情况
- 文件处理:会议纪要需区分“报”(向上级汇报)和“送”(向平级抄送)
四、相关辨析
- 与“上报”区别:报送侧重单向传递结果,上报通常含请示或待批复的意味
- 同义词:呈递、递送(但“报送”更强调正式性和程序性)
五、注意事项
需根据接收单位要求选择报送形式,如考研报名需通过指定系统提交材料。涉及敏感信息时,应优先采用加密传输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按讨板插保护关税宝珠市饼编制滮流侪俗崇山峻岭蹴球打蹦儿代哭丹旐诋议度市高掌远蹠攻砭篝灯函匣衡石量书胡支扯叶家丑不可外扬介石菫斟空白点口谭乐跎跎蔓菁朦头转向门隧篾丝蜜殊拟古女真偏倒飘逝铺舍青囊书欹嵚历落求灶头不如告灶尾全贵睿孝弱守升班盛昌湿生梳头妈子澌灭死声活气素滻贪愞天主体育课望佯委黄威尊命贱误讹无二价无神下不了台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