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操守坚贞。语出《易·豫》:“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宋书·谢灵运传》:“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於生民。”《北史·隋本纪下》:“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明 陆采 《明珠记·珠圆》:“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
(2).碑石。 唐 上官灵芝 《王居士塼砖铭》:“迹往名留,不刊介石,孰播徽猷。”
“介石”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分析:
《易经》中的哲学概念 《周易·豫卦》六二爻辞记载:“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此处“介”通“砎”,意为坚硬、坚定;“石”象征刚直。整句指君子如磐石般坚守中正之道,遇到变故能迅速察觉并调整,最终获吉。宋代朱熹解释为“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强调品德坚如磐石。
人名寓意 近代历史人物蒋介石(字介石),其名源自《易经》此典,寄托了家族对其刚毅正直品格的期望。这种取名方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典明志”的特点。
其他释义 在矿物学中,“介石”可指具有分层结构的岩石(如页岩),但此用法较罕见。现代汉语日常交流中已基本不用该词的本义。
注:若需了解蒋介石生平或《易经》卦象的延伸解读,建议通过权威历史文献或哲学研究资料进一步查阅。
介石,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作名词或动词,表示在两者之间摆放一个隔断物,形成一种分割或阻隔的状态。
介石的部首是“人”和“石”,分别为左右结构。总共有12个笔画。
介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篇中,原文是“水不在深潜,山不在高避,王者之道,奚以知介石之难也?”,意为国家的发展和治理不容易像隔山和阻水那样,需要解决许多困难和障碍。
繁体字“介”为「介」,繁体字“石”为「石」。
在古代的演变过程中,介石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延续了现代的写法。
1. 他用一块介石把书架隔开了,使书架里的书更有序。
2. 这个围墙是用大石头介石而成的。
介石的相关组词有:介障、介栏、介绍、介观等。
近义词:阻隔、分割、隔离
反义词:连接、贯通、统一
八法针悲田院比室阐济盛器充养大材小用倒装门大专院校灯黑牒啓堕入分岔蜂子分张俯首弭耳覆宗购销差价关赏归志海量画列隍下鹿宦族花线家资桀恶解署迳廷技勇来祀脸无人色癃肿笼竹氯酸闾巷民社谋克拿腔作势牛仔裤品竹调絃佥然潜壤器甲青出于蓝倾崄任受乳臭丧门鬼三思台笙丛筮氏四至八到拓本土腥味蚊船吴派仙人花消禳稀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