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攻砭的意思、攻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攻砭的解释

谓以石针扎刺治病。《宋史·赵鼎传》:“今日之事,如人患羸,当静以养之。若復加攻砭,必伤元气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攻砭"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指出并批评缺点或错误,带有规劝、匡正的目的。它属于书面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籍文献中可见。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解析、文献用例及关联词角度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含义

    攻砭(gōng biān)指通过言语或文字揭露、批评他人的过失或社会弊端,旨在促使其改正。

    例:

    “其文多攻砭时政之弊。” ——《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

  2. 语义侧重

    • “攻”:本义为攻击,引申为严厉指摘;
    • “砭”:原指古代治病的石针,喻指切中要害的批评。

      二字结合强调批评的尖锐性与针对性,近似“针砭”但更具主动性。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1. 单字溯源

    • 攻(gōng):

      甲骨文象手持器械击打之形,《说文解字》释为“击也”,后衍生“指责”义,如《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砭(biān):

      从“石”部,《说文》注“以石刺病也”,本为医疗工具(砭石),后比喻切中要害的批评,如《汉书·艺文志》:“箴石者,所以攻病也。”

  2. 并列式复合词

    “攻”“砭”均为动词性语素,通过同义复用强化“批判纠错”之意,属古汉语常见构词法(如“耕耘”“追逐”)。


三、古籍文献用例

  1. 批评时政

    “士大夫好攻砭时弊,然多空言无实。”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2. 规劝个人

    “友人每以忠言攻砭吾过,得益良多。”

    ——明·袁宗道《白苏斋类集》


四、关联词汇辨析


五、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今多见于文史研究或书面语体,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批评”“指正”。其价值在于承载传统文化中“以言匡世”的士人精神,如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所言:“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强调借古人之智攻砭今弊。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
  4. 《白苏斋类集》(明·袁宗道)
  5. 《苏轼文集》(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攻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进行解析:

一、本义:中医治疗手段

  1. 基本解释
    “攻砭”原指古代中医用石针(砭石)扎刺穴位以治疗疾病的行为,属于传统针灸疗法的一种。

    • 例:《宋史·赵鼎传》中提到:“若復加攻砭,必伤元气矣”,以针灸治疗比喻治国需谨慎施策,避免过度干预。
  2. 延伸含义
    在古籍中,“攻砭”可泛指医家的诊疗行为,强调通过外部手段调节人体机能,与“静养”形成对比。


二、引申义:言辞或辩论中的攻击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含义演变为: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原文或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棒棰板权版筑饭牛北苑奔窜避贤驿才子书唱筹量沙昌衍吃定代马依风打市语硐産恩谊耳环干舆高屋建瓴观窥过雷毫不介意河臣黑花红蝙蝠黄钺祸根迦旃隣提矜夸睽异雷墨丽风留骖戾种鸾音鹤信媒稳婆梦熊默改目面女歧平头笋骑乘乞穷俭相球府启用申牒市酿书镇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素手谈咏通才托体晩漏萎奴公蜗螺芜旷晓畅小惠遐适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