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谈。指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庄 ,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题所居壁》诗:“ 夷甫 任散诞, 平叔 坐谈空。”《旧唐书·魏元忠传》:“臣尝读 魏 晋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终日谈空。”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孙钦善 校注:“佛家谓诸法无实性曰空。”
“谈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对应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语境:
指魏晋时期文人崇尚老庄哲学,以玄学为核心的清谈活动。这类讨论往往脱离实际,侧重于形而上的哲理思辨,如“有无”“本末”等命题。南朝陶弘景在《题所居壁》中提到“平叔坐谈空”,《旧唐书》也批评何晏、王衍等名士“终日谈空”。这种风气被视为当时士族阶层脱离现实的表现。
“空”在佛教中指“诸法无实性”,即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与“有”相对。唐代诗文中常见此用法,如孟浩然《游明禅师西山兰若》中“谈空对樵叟”,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中“谈空忘外物”,均指对佛理的探讨。苏轼诗句“谈空说有夜不眠”也借用此意,形容对佛理的深入研究。
两种含义均以“空”为核心,但前者侧重虚无缥缈的玄谈,后者转向宗教哲学范畴。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如陶弘景诗句指向玄学,而唐诗多与佛教相关。
“谈空”是指言谈、议论空虚、无聊、毫无实际意义。当人们谈论一些没有真实基础、没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内容时,就可以用“谈空”来形容。
“谈空”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穴,共有7个笔画。
“谈空”一词起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斩白蛇于太山之阳而谈金鼎。”在这个句子中,谈空的意思是说空话。
“谈空”在繁体中写作「談空」。
在古代,谈空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中的记载,谈空的古字形是「彈空」,用了弓和虚空的形象来表示。
1. 他整天只会谈空,从来没有实际行动过。
2. 别浪费时间谈空,我们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
1. 空谈:形容只是空洞的言语,缺乏实际行动。
2. 空想:指没有实际根据的幻想、思考。
3. 空泛:形容内容过于笼统、不具体的。
说空话、空虚无聊、无意义。
切实、实际、有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