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谈空的意思、谈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谈空的解释

(1).清谈。指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庄 ,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题所居壁》诗:“ 夷甫 任散诞, 平叔 坐谈空。”《旧唐书·魏元忠传》:“臣尝读 魏 晋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终日谈空。”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孙钦善 校注:“佛家谓诸法无实性曰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谈空(tán kōng)是汉语中的佛教术语,泛指谈论佛教“空”的哲理,后亦引申为闲谈、清谈或空泛的议论。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佛教哲学本义

指讨论“诸法皆空”的佛理,源于大乘佛教般若思想。


二、词义延伸与文学应用

  1. 清谈玄理:魏晋至唐宋文人受佛教影响,将“谈空”融入玄学讨论。如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中“谈空说有夜不眠”,形容高谈佛理之状。
  2. 空泛议论:明清后渐含贬义,指脱离实际的空谈。清代《儒林外史》批判“终日谈空说玄,不务实事”。

三、相关文化概念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谈空”词条(释义及书证)。
  2.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M]. 中华书局, 1984: “空”“般若”相关释义。
  3.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金刚经译注》[DB/OL]. 中国佛教协会官网, 2023. 链接 (注:此为示例链接,实际引用需替换为有效权威网址)
  4.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唐宋文学与佛教思想章节。

(注:若在线文献链接失效,建议读者通过《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等纸质权威辞书核查原始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谈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对应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语境:

一、魏晋时期的清谈风气

指魏晋时期文人崇尚老庄哲学,以玄学为核心的清谈活动。这类讨论往往脱离实际,侧重于形而上的哲理思辨,如“有无”“本末”等命题。南朝陶弘景在《题所居壁》中提到“平叔坐谈空”,《旧唐书》也批评何晏、王衍等名士“终日谈空”。这种风气被视为当时士族阶层脱离现实的表现。

二、佛教义理的讨论

“空”在佛教中指“诸法无实性”,即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与“有”相对。唐代诗文中常见此用法,如孟浩然《游明禅师西山兰若》中“谈空对樵叟”,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中“谈空忘外物”,均指对佛理的探讨。苏轼诗句“谈空说有夜不眠”也借用此意,形容对佛理的深入研究。

语义演变

两种含义均以“空”为核心,但前者侧重虚无缥缈的玄谈,后者转向宗教哲学范畴。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如陶弘景诗句指向玄学,而唐诗多与佛教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兵安缓败遁碧谿材器参透鄽井赤盖宠惑盗篡灯盏夺攘匪石风和日暄傅陈归爱孤洁故人之意古语海鳞华焕怀协黄牙土蝴蝶梦鹄鹄糊糊诨经藿囊简编贱鬻家竖嫉恶解军脊髓灰质炎眷宠腊赐老道长练鹊临难如归名额痞块茜草气虎虎清深器小易盈石师水溲饼黍酏讼地素油桃根玩服往古来今威荣文雅误国殃民相煎湘累小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