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革路的意思、革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革路的解释

亦作“ 革輅 ”。五路之一。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兵车。覆之以革,无他饰,用于作战或巡视诸侯国土或四境。《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衞。” 郑玄 注:“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 孙诒让 正义:“‘革路’者,五路之四也。《戎右》谓之戎车,《左·庄六年传》谓之戎路。”《隋书·礼仪志五》:“革輅,以巡兵即戎。”《新唐书·车服志》:“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其后,革輅之 太原 ,亦徇於师曰:‘朕今取 河 东,誓不杀一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革路"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古代用皮革包裹车辕或装饰车厢的车辆,《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源于先秦时期,是贵族彰显身份的重要交通工具。第二层含义引申为简陋粗劣的车驾,《辞海》解释其常见于"革路蓝缕"这一典故中,形容早期创业阶段物质条件艰苦的状态,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国先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中"筚路"即与"革路"互通。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古代汉语词典》指出"革路"逐渐衍生出双重象征:既代表原始交通工具的实用性,又蕴含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现代汉语使用中多取象征义,常见于描述企业初创或科研攻坚等场景,如"科技创新需要革路蓝缕的探索精神"。需要注意与"筚路蓝缕"存在细微差异,《成语源流考》强调"革路"侧重物质条件简陋,"筚路"则特指荆竹编制的车具,但二者在形容艰苦创业时可通用。

网络扩展解释

“革路”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古代车制释义(主要见于历史文献)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帝王使用的兵车,属“五路”(古代帝王五类车驾)之一。车身用皮革包裹,无其他装饰,用于作战或巡视诸侯疆域。

  2. 典籍依据

    • 《周礼·春官·巾车》记载:“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衞。”郑玄注解其工艺为“鞔之以革而漆之”。
    • 《隋书》《新唐书》等史书也提及革路用于军事巡守。

二、现代引申义(现代语境下的比喻用法)

  1. 基本含义
    作为成语使用,表示“改革创新,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其中“革”指变革,“路”象征方向或途径。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社会、经济或组织通过改革突破困境,例如:“国企改革路径需先评估再推进”。


注意:古代原义为权威文献主要记载的释义,现代引申义多见于口语或非学术场景。如需深入研究历史车制,建议参考《周礼》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芭蕉扇裁帽采荣弛卸尺咫大堡礁颠斤播两点磨玷辱嘀咕底掌钝顽法海无边范丹福威革乱梗议宫旆观国洸洋还年诃陵会垣户奴借尸还阳菁葱静暇居属匟床硿礲恐悚馈转悃恳躴躿离麾録像迷复闹竹竿嫩凉庞眉鹤发劈着潜发前因后果弃家荡産情报清捷栖山岨峻神头鬼脸神仙窟搪揬同学究万众卧鱼无款五衰厢巡相仗挦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