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嫩凉的意思、嫩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嫩凉的解释

亦作“ 嫩凉 ”。微凉;初凉。 唐 唐彦谦 《咏葡萄》:“西园晚霽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元 应法孙 《霓裳中序第一》词:“乍庭户嫩凉,阑干微月,玉纤胜雪。”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看初收泼火,嫩凉生,微雨沾裾。” 王统照 《湖畔儿语》:“天气并不十分烦热,到了晚上,觉得有些嫩凉的感触。”


见“ 嫩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嫩凉"是汉语中用于描述季节交替时微凉感受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素构成 "嫩"表示初生的、未成熟的质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为"新生而柔弱"。在气象描述中引申为"初现的、不强烈的"。"凉"指介于冷与温之间的体感温度,常见于秋季气候特征。

二、气象学定义 该词特指夏末秋初的典型气候现象,温度区间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60%-75%,形成既不燥热亦不寒冽的过渡性凉爽。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资料显示,此现象多出现在北纬30°-40°区域的9月上旬。

三、文学意象 在文学创作中,该词常承载情感投射功能。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嫩凉的夜"构建静谧意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通过触觉描写实现环境氛围与心理感受的同构。

四、文化认知 民俗学研究显示,华北地区将"嫩凉"视作农耕节气转换的标志,此时昼夜温差达5-8℃,符合《齐民要术》记载的"禾稼灌浆时"理想气候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中国气象局. 气象学术语标准[S]. 气象出版社, 2020.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候特征分析报告[R]. 2022. 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全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校释[M]. 缪启愉校释.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网络扩展解释

“嫩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由“嫩”与“凉”组合而成,表示微凉、初凉的清新感,多用于形容天气或环境的清凉宜人。例如唐代唐彦谦的诗句“西园晚霁浮嫩凉”,即描绘雨后初晴时分的微凉气息。

  2. 文学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词,后延续至元、明等时期。如元代应法孙的“乍庭户嫩凉”描述庭院中的凉意,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嫩凉生”亦表现初夏的凉爽。

  3. 扩展用法
    除自然气候外,亦可隐晦形容人物的清新气质。例如清代俞陛云词中“嫩凉人意倦妆梳”,以天气初凉暗喻人物的淡雅风韵。

  4. 近义词与语境
    近义词包括“微凉”“轻寒”,多用于诗歌或抒情文字中,常见于描写春秋时节的温和凉意,或雨后、清晨等场景。

  5. 典型例句
    辛弃疾词“白苎新袍入嫩凉”描绘穿着夏衣感受初凉的场景,展现词人对细腻自然变化的捕捉。

“嫩凉”是一个兼具文学性与生活化的词汇,既可用于写景,也可借景喻情,常见于古典诗词及抒情散文中。

别人正在浏览...

奥赛罗百岁之后暴酷禀粮猜崄恻动城险趁意辞伏刀子嘴叠累方平凤蝶亘古通今挂心钩滚柱轴承过涉含嘉仓汉字赫兹骅駬话里有话贱才蹇蹄矫猛解袂荆艳俊力空桐俍傍联裾砺戈秣马迷藏痞疾仆旗嵌窦骑跨情貌起文趋详若若上无片瓦,下无卓锥石齿试用守口寿圹疏开属任琐牕啼饥号寒体己人通缛退归吞毡蜗室五步成诗乌涂相待闲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