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斗尘的意思、三斗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斗尘的解释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新唐书·权怀恩传》:“﹝ 权怀恩 ﹞擢 万年 令。赏罚明,见恶輒取。时语曰:‘寧饮三斗尘,无逢 权怀恩 。’” 宋 陈与义 《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诗:“寧食三斗尘,有手不揖无诗人。”

(2).比喻抑郁之气。 宋 王炎 《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斗尘"释义

“三斗尘”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并非字面所指的“三斗尘土”,而是具有特定的比喻和文化内涵。其核心意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1. 核心比喻义:指世俗的烦恼、欲望或官场俸禄。

    • 此义项直接源于《晋书》记载的典故。据《晋书·隐逸传·宣文》记载,权臣桓温欲笼络名士王导之孙王述(字怀祖),许诺让他担任县令。王述回复说:“家贫,斗粟之秩,犹以为优。但无三斗尘耳。”这里的“三斗尘”并非实指尘土,而是借指县令职位所带来的俸禄(粟米)以及与之相伴的世俗事务、官场应酬等烦扰。王述以此婉拒,表明自己安于清贫、不慕荣利的心志。
  2. 引申义:象征难以忍受的屈辱或烦恼。

    •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三斗尘”常与“生无食肉相”连用,构成俗语“生无食肉相,死无三斗尘”。此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后亦见于《晋书·王述传》。其意是指:
      • 生无食肉相: 活着时没有享受富贵(食肉)的福相(或命运)。
      • 死无三斗尘: 死后也不愿承受(如入殓时需用三斗石灰覆盖尸体以吸湿防腐所象征的)尘世烦恼或屈辱。
    • 整句强调了一种清高自守、甘于贫贱、远离世俗纷扰甚至死后亦不愿沾染尘俗的态度。“三斗尘”在这里象征着人生在世难以避免的、令人厌烦的俗务或最终的、无法摆脱的尘世牵累(以丧葬习俗中的石灰为喻)。
  3. 文化意蕴:体现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 “三斗尘”及其相关典故,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中崇尚清高、鄙弃俗务、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取向。它成为表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屑于追逐功名利禄、向往隐逸或内心宁静的经典意象。后世文人常借此典故抒发类似情怀。

“三斗尘”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典故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世俗的烦扰、官场的俸禄(引申为名利)或人生难以摆脱的屈辱与牵累。它源于《晋书》中王述拒官的故事,并常与“生无食肉相”连用,共同表达一种安贫乐道、超脱尘俗、不慕荣华的精神境界。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三斗尘”词条释义及典故出处引证。(权威辞书,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可查)
  2.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卷九十三《隐逸传·宣文》或卷七十五《王湛传附王述传》。(原始史料,权威出版社版本)
  3. 钱钟书《管锥编》 - 在相关论述中可能涉及对此典故的阐释与引用。(著名学者著作,体现学术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三斗尘”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指代
    字面意为“三斗灰尘”,但实际指令人难以下咽之物。其中“三斗”为夸张表述,强调数量之多,凸显事物的难食性。例如《新唐书·权怀恩传》记载,唐代官员权怀恩执法严苛,民间流传俗语:“寧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比喻人们宁愿忍受吞咽灰尘之苦,也不愿触犯他的威严。

  2. 引申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申为积郁于心的烦闷或压抑情绪。例如宋代诗人王炎在《夜半闻雨》中写道:“抖擞胸中三斗尘”,借“尘”喻指胸中难以排遣的愁绪。

二、来源与用法


以上解释综合了史书记载与诗词用例,若需查看更多细节,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宋代文人的相关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一世八节枹端襃锡蹦达别体闭涂惨狱倡序承包筹垫丛物大河单身贵族笛床东方汇理银行厄害放开風頭巾鳏穷国蹶花风灰烂火鈎挤夺接席井閈金山金条狷洁雷惊蕈吏方凌励楼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门杖庙算沤梦炮击品类扑笔墝垤亲属气吁吁仁君日禀三闹僧宫实状首肯殊荒水球谈筵通文调武驼骋位不期骄萎弱憸忮鼷腹鹪枝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