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挛踠的意思、挛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挛踠的解释

手足屈曲不能伸展之病。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永州 之野产异蛇……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癘,去死肌,杀三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挛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手足痉挛、抽搐的症状。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说明,并引用权威典籍来源:


一、单字释义

  1. 挛(攣)

    • 本义:筋肉收缩、蜷曲不能伸展。《说文解字·手部》:"挛,係也。" 引申为手足蜷曲、痉挛。
    • 例证: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寒多则筋挛骨痛。"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卷,第115页;《古代汉语词典》第1版,第1020页。

  2. 踠(wǎn)

    • 本义:足踝屈曲。《玉篇·足部》:"踠,屈也。" 特指脚腕弯曲或扭伤。
    • 例证:

      《文选·潘岳〈射雉赋〉》:"奋劲骹以角槎,瞵悍目以旁睐。" 徐爰注:"角槎,踠也。"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6卷,第3968页;《辞源》(修订本)第3册,第2685页。


二、合成词"挛踠"释义


三、现代医学对应概念


四、权威词典收录

  1. 《汉语大词典》:

    "挛踠:手足屈曲不能伸之病。"

    (第6卷,第115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2. 《辞海》(第七版):

    "挛踠:手脚痉挛、蜷曲。"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412页)


结论

"挛踠"为典型的中医病理术语,由"挛"(筋肉拘急)与"踠"(足踝屈曲)复合而成,专指手足痉挛、抽搐的症状,自唐宋文献沿用至今,其释义在历代医学及文学典籍中均有明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挛踠”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手足屈曲不能伸展的疾病,常见于古代医学文献。具体表现为手脚弯曲、无法伸直,可能由风痹、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等引起。

  2. 语境出处
    该词在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有明确记载:“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意为用异蛇制成的药饵能治疗此类疾病),体现了其作为病症的古代用法。


补充信息


现代关联

古代所指的“挛踠”可能对应现代医学中的关节挛缩或肌肉痉挛,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若需深入探究,可参考《捕蛇者说》原文或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利保管员暴忍北周表婶财星曹全碑産科憧憧扰扰次男麤苴大汉族主义胆大心细斗骑对讲电话多端寡要发屋求狸風雲之志公牛恒性狠透铁合扑地环泣还珠守华鲜回历鸡蛋阶程尽瘁鸡鹜争食举显叩庐亮色獠蛮临阅鹿皮几马下卒孟乐明玑民欲男儿膝下有黄金内服恁等黏滞嗫呫朋徒平乘奇纵散从官奢易水犀军四聚索是同声一辞完了违乡负俗诬毁险胜昕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