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葛洪(283-34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及炼丹术家。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记载,其出生于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早年习儒学,后转修道术,融合儒道思想,主张“内宝养生,外修德行”的实践哲学。葛洪在道教发展史中承前启后,所著《抱朴子》一书分内外两篇,内篇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及养生延年之术,外篇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构建了系统的道教理论体系。
从汉语词汇学角度,“葛洪”作为专名,常被引申为道教炼丹术或传统医学的代称。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中,“葛洪丹灶”已成为典故,喻指修道炼丹的场所。其医学贡献载于《肘后备急方》,收录大量民间验方,首次描述天花、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症状,并提及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历史依据。
权威文献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指出,葛洪对道教神仙体系的系统化,以及炼丹术的规范化,深刻影响了后世道教发展。其学说中“仙可学致”的思想,突破了早期道教的神秘主义,强调通过服食、导引、行气等方法实现生命超越,这一理念在《道藏》等经典中均有延续。
葛洪(约283—363或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以下从五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身份背景 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出身士族世家,三国方士葛玄侄孙,世称"小仙翁"。早年因战功受封伏波将军,后因政局动荡转向隐逸修道。
二、主要成就
三、代表著作
四、文化影响 唐代诗人杜甫、李颀等常以"愧葛洪""寻葛洪"入诗,喻指求仙访道或自叹未达境界,成为文学典故。
注:生卒年存在283-363()与284-364()两种记载,主要因史料纪年方式差异所致。建议通过权威古籍《晋书·葛洪传》进一步考证。
拜墓瘢疻碧淀子宾会毕弋不姜不声不气草土陈具吃紧吃糖调式恩高义厚放眉方隅封堠粉面油头扶摇直上诟斥怪事华彩花鼓键闭诘曲聱牙积恶余殃警戒水位酒正居游老宋体梁州令连山列女路径戮力同心貌执马蹄鳖南阜跑交通赔还蓬莱山皮板峭汉埽史身薄沈长胜妙蛇欲吞象使星刷扮水匮疏客肆师逃伏提兜通前彻后退伏忒忒托重挽力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