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候选官按期至吏部投呈本人履历以待铨选。《清会典事例·吏部·汉员铨选》:“ 康熙 二年定,人文到部,每月初一投供。”《六部成语注解·吏部》“投供”:“此员将得选缺,则吏部召之来署,令其书写履歷单一纸呈交,以凭查校。”
“投供”是清代官员选拔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定义与流程 指候选官员按吏部规定日期报到,亲自书写履历单(称“亲供”),提交至吏部文选司等待铨选的过程。此制度要求官员每月初一到吏部投递材料,以便核查资格。
历史背景 该制度在康熙二年(1663年)被正式确立,《清会典事例·吏部·汉员铨选》明确记载了“每月初一投供”的规定,反映出清代官员选拔的规范化流程。
相关术语
制度意义 通过定期提交履历,吏部能动态掌握候选官员信息,便于统筹调配职位,同时强化了中央对官员任用的控制权。
扩展说明:投供制度体现了清代官僚体系的严密性,候选官员需严格遵守时间与程序要求,否则可能影响仕途。该机制与科举、考课等共同构成清代官员选拔体系。
《投供》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其中“投”指的是将物体投入,而“供”指的是奉献或提供。因此,《投供》可以理解为将物体投入或提供给他人使用或享受的行为。
《投供》的第一个字“投”是一个由“手”部和“殳”部组成的汉字。它的五笔编码为BHHQ,总共有十五画。
《投供》的第二个字“供”是一个由“人”部和“亻”部组成的汉字。它的五笔编码为YWNN,总共有八画。
《投供》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字中,并在历史上被广泛使用。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投供」。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和现代有所差异。《投供》在古代写法中的第一个字“投”在小篆中写作「」,隶书中写作「」,而行书中写作「」。第二个字“供”在小篆中写作「」,隶书中写作「」,而行书中写作「」。
以下是几个使用《投供》的例句:
1. 他把投供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2. 我将会投供我不再需要的旧衣物给慈善机构。
3. 这家公司致力于投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组词:投票、投入、投资、供应、供养、供词。
近义词:奉献、给予、提供、供给。
反义词:索取、收取、拒绝、剥夺。
哀怛半上半下保殖不使操恶侈词踹坊出言吐语地榆顿毙赗马复工公祭共同富裕鼓扇寒漱花狸狐哨瘕疵监宅假葬锦工镜照激迫絶区拘执枯喉愧切困棘赁耳佣目棂星鹿角霜妙果妙择彭窑破甑不顾扑臕铺凿谦泰碛历起首泣颜驱除人民民主专政软湿森丽少帅升帐折札势焰熏天霜冻説古桃李成蹊甜露天籥洼陷稳稳静静我妮谿卡息马薪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