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供的意思、投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供的解释

清 代候选官按期至吏部投呈本人履历以待铨选。《清会典事例·吏部·汉员铨选》:“ 康熙 二年定,人文到部,每月初一投供。”《六部成语注解·吏部》“投供”:“此员将得选缺,则吏部召之来署,令其书写履歷单一纸呈交,以凭查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供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投”和“供”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投”在此语境中指“递交、呈送”,“供”则指“供词、陈述”,合指古代司法制度中当事人向官府提交书面供状的行为。汉典网进一步说明,该词多用于明清时期的诉讼程序,如《明史·刑法志》记载“凡投供者,需具结画押”,强调其作为法律文书的正式性。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补充,投供的文书内容需包含案情陈述、证据及诉求,并需经官吏审核存档,例如清代《刑案汇览》中多次提及“投供存照”的流程。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学术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投供”是清代官员选拔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定义与流程 指候选官员按吏部规定日期报到,亲自书写履历单(称“亲供”),提交至吏部文选司等待铨选的过程。此制度要求官员每月初一到吏部投递材料,以便核查资格。

  2. 历史背景 该制度在康熙二年(1663年)被正式确立,《清会典事例·吏部·汉员铨选》明确记载了“每月初一投供”的规定,反映出清代官员选拔的规范化流程。

  3. 相关术语

    • 亲供:官员亲笔书写的履历单,是“投供”的核心材料。
    • 选缺:指官员职位空缺时,吏部通过投供程序选拔合适人选填补。
  4. 制度意义 通过定期提交履历,吏部能动态掌握候选官员信息,便于统筹调配职位,同时强化了中央对官员任用的控制权。

扩展说明:投供制度体现了清代官僚体系的严密性,候选官员需严格遵守时间与程序要求,否则可能影响仕途。该机制与科举、考课等共同构成清代官员选拔体系。

别人正在浏览...

报话苞殖北焕北泉冰儿避刑不郎不秀布让岔流常序彻俎聪明睿知单口登坑独乐遁暑垡头非关飞蛇風險覆准黄泥膀肌肤极美进鸩酒力酒吏浚稽山旷怀困否髡缁劳叨理代麟止理曲马公明颩颩末家默虑目标程序佩璜铺递扑殄戚闬钦倾桑鸡试炼收田鼓水陆毕陈説怀私慝搪揬迢渺汀线晩报无可奈何花落去祥云瑞气嚣暴笑乐写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