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掣肘。《晋书·庾翼传》:“若北无掣手之虏,则 江 南将不异 辽 左矣。”
(2).抽手;撒手。 唐 孟郊 《济源寒食》诗之六:“ 枋口 花间掣手归, 嵩阳 为我留红暉。” 唐 陈陶 《竹》诗之五:“山童泥乞青騘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3).举手。《西游记》第七七回:“三个魔头……举兵器一齐乱刺, 行者 轮铁棒掣手相迎。”
“掣手”是一个多义词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掣手(chè shǒu) 的核心含义是迅速行动,形容动作敏捷、果断利落,常用于描述做事不拖延的场景。例如:“他处理问题掣手,效率极高。”
掣肘
指从旁牵制、阻挠他人行动。
古籍例:《晋书·庾翼传》提到“北无掣手之虏”,意为北方没有牵制行动的敌人。
抽手/撒手
表示快速抽离或放弃。
唐诗例:孟郊《济源寒食》中“枋口花间掣手归”,描绘抽身离开的动作。
举手
字面指抬手动作,多见于古典文学。
例:《西游记》第七七回描写孙悟空“掣手相迎”,即举手迎战。
现代汉语中,“掣手”较少单独使用,更多以“掣肘”(牵制)或“掣电”(形容极快)等复合词形式出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晋书》《全唐诗》等文献。
掣手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扌和车,共有11画。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说文解字》,是一个古老而且有意义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掣手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掣手的写法稍有变化,手部分字写得更像真实的手的形状。
以下是一些掣手的例句:
一些与掣手相关的词语有:
掣手的近义词包括抓手、拽手,它们的意思非常相似,都指用手抓住或拽住物体。相反的词是松手,表示手松开、放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