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弭戢的意思、弭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弭戢的解释

止息,收敛。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太一词》:“臣封境乂安,龙神辑睦,生灵康泰,远近昭苏,疵癘无侵,干戈弭戢。”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狙啖势穷,乃稍弭戢;而 虔 、 南雄 、 南安 三州, 楚 、 百粤 首尾地,尚凭负巢窟,炽张如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弭戢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弭”和“戢”两个单字组成,均含有止息、收敛的核心含义。其具体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平息、止息、收敛,常用于描述战争、纷争、祸乱等激烈或动荡状态的停止与消退,强调由动转静、由乱归治的过程。例如:“战火弭戢”“争端弭戢”。

二、单字溯源与构词解析

  1. 弭(mǐ)

    • 本义为弓末的弯曲处(用以挂弦),引申为停止、消除。《说文解字》:“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段玉裁注:“引申为凡止之称。”
    • 文献用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指战事停息。
  2. 戢(jí)

    • 本义为收藏兵器,引申为收敛、止息。《说文解字》:“戢,藏兵也。”
    • 文献用例:《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指收藏兵器停止战争。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弭戢”为:“止息;收敛。”例证引清魏源《圣武记》:“烽燧弭戢,疆圉肃然。”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释“弭”为“止,息”,“戢”为“止,敛”,复合词强调平息祸乱。例证引《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宿恶荡除,寇尽弭戢。”

四、经典文献用例

五、近义词辨析

结论

“弭戢”作为文言色彩浓厚的复合词,凝练表达了动荡平息、祸乱收敛的深层意象,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战乱止息、社会恢复秩序的描写,体现了汉语单字组合表意的精准性与文化内涵。


参考来源: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

网络扩展解释

"弭戢"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结构 读音为mǐ jí,由"弭"(停止、消除)和"戢"(收敛、止息)两个近义字组合而成,属于同义复合词。

二、基本释义 指停止、收敛,常用于描述战争平息、冲突缓和或行为节制。如:

三、扩展解析

  1. 弭的本义为末端带骨饰的弓(见《说文解字》),后引申为消除、停止,如"弭兵"(停战)
  2. 戢原指收存兵器,《说文》释为"藏兵也",后延伸为收敛行为,如"戢怒"(克制怒气)。

四、现代使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现代口语中较少出现。近义词有"平息""收敛",反义词如"爆发""激化"。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重点关注该词,日常使用可选择更通俗的现代汉语词汇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暴节竹卑谦熛爓逼码出头面答覆宕延但愿如此灯椀抵阂地埒夺服鹅车鹅羣帖凡品風棱封弥封皮鬼吹灯含情脉脉汉阴老父鸿雁行黄瓜菜谏郎践礼拘传康救劳动资料醪醴涝灾雷訇愣葱联续麟子凤雏陋敝旅店脉色慢忘奶声奶气翘楚期中考试劝饬三革三魏沙模儿铜钱食贡谥谱收悲双作水兕束身自修树羽俗耳隧正台笠谈津苕溪无题诗湘妃鼓瑟写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