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梧楸的意思、梧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梧楸的解释

梧桐与楸树。二木皆逢秋而早凋。《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梧桐,楸梓,皆早凋。” 南朝 梁 鲍泉 《秋日》诗:“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黄。” 唐 刘禹锡 《秋声赋》:“至若松竹含韵,梧楸蚤脱;惊綺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二:“璧月鉴廉櫳,珠星络梧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梧楸"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意象的合成词,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解析:

一、词源释义 "梧楸"由梧桐(青桐)与楸树两种乔木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特指秋季凋零的乔木,如《楚辞·九辩》载:"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通过并列两种落叶乔木强化萧瑟意境。据《古代汉语词典》考证,这两种树木因叶片形态相似且同属落叶大乔木,常被用作季节变迁的象征物。

二、植物学特征 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为梧桐科落叶乔木,掌状叶形,树皮青绿,夏季开黄绿色小花。楸树(Catalpa bungei)属紫葳科,叶片三角状卵形,木质坚硬,自古为优质用材树种。两者皆具有20-30米的高度特征,秋季叶色转黄后凋落,形成同步的物候现象。

三、文学意象发展 在汉魏六朝文学中,该词逐步演变为固定意象符号。曹植《朔风诗》"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虽未直用"梧楸",实则暗合其意象组合。唐代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樛枝势夭矫,忽欲蟠孥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则拓展了木本植物的象征体系。

四、现代语言转化 在当代语言环境中,"梧楸"主要保留于以下三类使用场景:

  1. 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作为特定意象术语
  2. 园林艺术中表述传统植物配置手法
  3. 书画创作题跋时的传统语汇使用

(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植物古汉名图考》及《楚辞集注》等权威文献,具体篇章详见各学术出版社官方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梧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梧楸”指梧桐与楸树两种树木,二者均因秋季早凋而被并称。这一解释在《楚辞·九辩》、南朝鲍泉《秋日》诗、刘禹锡《秋声赋》等古籍中均有体现。例如:

二、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梧楸”可比喻人自立、不依赖他人,取意于两种树木的挺拔姿态。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比喻。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成语用法,建议查阅权威成语词典或更多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叆霼班衣戏采卑贱闭阁思过碧瑶牋材馆録茶话尘辙斥然愁眉不展存安繁富犯顺風漢根茇工业社会学购书狗眼看人箍筋皓纱红心黄葅矫枉过正讦讦惊立计制峻格峻剂俊健浚涧柯榄骒驴枯挛躐进林黄莅飒露立轮囷罗刹江駡倨茅山面如冠玉明懿沐猱廿四桥宁馨乾酒切面清堂齐心一力儒者水窖说话之间四维谇辱孙大圣吴江悟解霞首徯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