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咎责的意思、咎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咎责的解释

(1).责备。《后汉书·度尚传》:“ 尚 人人慰劳,深自咎责。”《隋书·高祖纪下》:“尝遇 关中 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羣臣,深自咎责。”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平等阁》:“ 澄空 即深自咎责,稽首懺悔。”

(2).罪责;罪过。 唐 韩愈 《寄崔立之》诗:“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 宋 曾巩 《蔡州》诗:“构难 琦 ( 刘琦 ) 琮 ( 刘琮 )间,咎责积已深。”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五:“自从他一出世,家境就一天不如一天,因此便成为全家的怨府,担负了全部的咎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咎责”是汉语中一个复合词,由“咎”和“责”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与过失、责任相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咎”指过失、罪过,“责”指责任、责备,组合后表示因过失而承担的责任或受到的追究。在《汉语大词典》中,“咎责”被进一步解释为“因过错而招致的谴责”,多用于书面语境,强调对错误行为的归因与追责。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咎”在甲骨文中象形为踩踏陷阱,引申为陷入错误;“责”的篆书形体包含“贝”(象征价值)与“朿”(象征约束),体现对价值损失的追索。二者结合形成“咎责”,暗含对错误行为后果的判定与清算机制。

该词在古汉语中常见于司法文书,如《汉书·刑法志》载“明其咎责,正其刑罚”,指明确罪责后施加相应处罚。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正式场合,例如“事故调查报告须厘清各方咎责”,体现对责任归属的系统性认定。需注意与近义词“责任”的区分:“咎责”特指因过失产生的负面责任,而“责任”为中性表述,可包含积极义务。

网络扩展解释

“咎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结合不同权威来源的释义和用例,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责备、追究过错
    指对他人或自身的错误进行批评或追责,强调不掩盖过失以促进改进。例如《隋书》中记载隋文帝因饥荒问题“深自咎责”,即自我反省。
    其他用例:

    • 《后汉书·度尚传》:“尚人人慰劳,深自咎责。”
    • 宋代曾巩《蔡州》诗:“咎责积已深。”
  2. 罪责、罪过
    表示应承担的过失或责任。如王西彦《古屋》中描述某人“担负了全部的咎责”。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相关词汇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隋书》《后汉书》等古籍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薄産背述禀履残刻常涂畅叙徜徉疵品怠疑到地调弓蹀躞不下堤唐番阳风凉人工作絓染軲軲辘辘估楫国维黄麻紫泥黄设设惠文冠货舱胡威绢金华夫人举口恐竦窥玩旒紞柳罐浏浏龙睇螺髻门槛明瞳那般内火拗项女妭披垂破头烂额气和起名青宫穷了曲畅榷沽取辖投井失惑死马医态势逃税恬豁填料贴用投産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