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瓷窑名。窑址在 浙江 龙泉县 南七十里 华琉山 下。 北宋 处州 龙泉县 旧有 龙泉窑 , 南宋 章生一 、 生二 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 生一 所制之瓷号哥窑, 生二 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著称。参阅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五、 清 朱琰 《陶说·说古·古窑考》。《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做一个金漆笼儿,黄铜钩子,哥窰的水食罐儿,緑纱罩儿。” 清 曹寅 《铜鼓歌》:“豪华徒夸子父鼎,赏鑑何重哥窰缾。”
“哥窰”是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其名称源于南宋时期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龙泉地区分别创立的窑口。以下是具体解释:
窑址与起源
哥窰窑址位于浙江龙泉县南部的华琉山下(今浙江省龙泉市)。北宋时期该地区已有龙泉窑,南宋时章氏兄弟在此制瓷,兄长章生一主理的窑口被称为“哥窰”,弟弟章生二的则称“弟窰”。
瓷器特点
哥窰以“胎细质白”著称,其典型特征包括:
历史文献记载
明代王世贞《宛委馀编》、清代朱琰《陶说·古窑考》等文献均提及哥窰,但具体窑址和工艺细节在学术界仍有争议。现代考古发现表明,传统“哥窰”可能包含龙泉窑黑胎青瓷与文献记载的传世哥窑两类不同瓷器。
注意: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中国陶瓷史》等专业资料或博物馆考古成果进一步核实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