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哥窰的意思、哥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哥窰的解釋

宋 瓷窯名。窯址在 浙江 龍泉縣 南七十裡 華琉山 下。 北宋 處州 龍泉縣 舊有 龍泉窯 , 南宋 章生一 、 生二 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窯。 生一 所制之瓷號哥窯, 生二 所制者號弟窯。哥窯之瓷以胎細質白著稱。參閱 明 王世貞 《宛委馀編》卷十五、 清 朱琰 《陶說·說古·古窯考》《古今小說·沉小官一鳥害七命》:“做一個金漆籠兒,黃銅鈎子,哥窰的水食罐兒,緑紗罩兒。” 清 曹寅 《銅鼓歌》:“豪華徒誇子父鼎,賞鑑何重哥窰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哥窰”是宋代著名的瓷窯之一,其名稱源于南宋時期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龍泉地區分别創立的窯口。以下是具體解釋:

  1. 窯址與起源
    哥窰窯址位于浙江龍泉縣南部的華琉山下(今浙江省龍泉市)。北宋時期該地區已有龍泉窯,南宋時章氏兄弟在此制瓷,兄長章生一主理的窯口被稱為“哥窰”,弟弟章生二的則稱“弟窰”。

  2. 瓷器特點
    哥窰以“胎細質白”著稱,其典型特征包括:

    • 開片紋:釉面呈現獨特的冰裂紋或金絲鐵線紋;
    • 紫口鐵足:器物口沿釉薄處顯紫褐色,圈足露胎處呈鐵黑色。
  3. 曆史文獻記載
    明代王世貞《宛委馀編》、清代朱琰《陶說·古窯考》等文獻均提及哥窰,但具體窯址和工藝細節在學術界仍有争議。現代考古發現表明,傳統“哥窰”可能包含龍泉窯黑胎青瓷與文獻記載的傳世哥窯兩類不同瓷器。

注意: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中國陶瓷史》等專業資料或博物館考古成果進一步核實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哥窰(gē yáo)是一個拆分出來的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拆分部首如下: 哥(gē): 由「人」和「可」組成,是表示兄弟之間親昵關系的詞彙。 窰(yáo): 由「穴」和「衣」組成,指代古代用于燒制陶器的窯。 哥窰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寫法,繁體字是「哥窯」。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哥窰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别。 以下是一個使用哥窰的例句: 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就像哥窰般,堅固而持久。 組詞:哥弟、窰具、窰爐 近義詞:兄弟、窰火、窰煙 反義詞:敵人、瓦器、戰火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很願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