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僚寀的意思、僚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僚寀的解释

同僚。《晋书·王戎传》:“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寀。”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至於春风扇扬,花树如锦,晨食南馆,夜游后园。僚寀成羣,俊民满席。”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阔千里也。”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三折:“那时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欢。” 明 归有光 《赠熊兵宪进秩序》:“余昔承乏 汴省 ,而公今官亦系衔於 汴 ,有先后僚寀之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僚寀"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官场同僚关系。《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同僚"的同义词,特指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官员群体。该词由"僚"与"寀"两个语素构成:"僚"本义指官吏,《说文解字》释为"好皃"后引申为同官;"寀"通"采",原指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尔雅·释诂》注"寀,官也",后衍生出官员职分之意。

从构词法分析,这属于同义复词结构,《辞源》指出此类双音节词在六朝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在具体使用中,"僚寀"多用于正式文书,如《晋书·王戎传》记载"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寀",生动展现古代官员间的协作关系。宋代文献《册府元龟·铨选部》更明确记载"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皆求名实,以允僚寀",印证其指代特定行政体系内的官员群体。

该词的语义演变折射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官制辞典》特别强调"僚寀"区别于简单的同僚关系,更侧重强调制度框架下的职务连带责任。现代语言研究中,《近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将其归入"历史官职类"词汇,指出该词在明清文献中出现频率显著降低,反映官僚体系称谓的历时变迁。

网络扩展解释

“僚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读作liáo cǎi(部分来源标注为 liáo cuǐ,如),核心含义指同僚,即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官员或同事关系。例如《晋书·王戎传》中“委事僚寀”即表示将事务托付给同僚。

  2. 词源与演变

    • “僚”本义指朋友或官吏,如《说文解字》提到“僚”有“美好”的引申义。
    • “寀”通“采”,意为辅佐、协作,二者结合后多用于形容公务合作场景。
  3.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描述官员间的共事关系,如北魏《洛阳伽蓝记》中“僚寀成羣”指同僚聚集。现代使用较少,偶见于历史类文本。

  4. 与其他词汇的差异
    需注意与“僚友”等近义词区分:“僚寀”强调公务层面的协作,而“僚友”可能包含私人情谊。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晋书》《洛阳伽蓝记》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民翺翔贲育之勇标品笔趣潮搐嘲讦车两尘境吃得开椎鲁春大麦蹈古调益帝韶东交民巷端道贩竖烦总吩呶高能回事回头见麾召活受俭刻截蒲介直巾鞲戟手九转丹拘陋居亭主烤炉立标裂陕卯生缥帙披毛被朱佩紫前奏侵犯柔红色飞慑悸勝談申曲食茶十家香输忱水湿岁制太清特洛伊木马铁摆僞孔传违天芜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