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mon multiple] 两个或更多个数或量的共有倍数
公倍数是数学术语,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同拥有的倍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若一个数同时是几个数的倍数,则该数称为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称为最小公倍数。例如,6是2和3的公倍数,因6既能被2整除(6÷2=3),也能被3整除(6÷3=2)。
从数学表达看,设整数集合为$a_1, a_2, ..., a_n$,其公倍数为满足$a_i | m$($m$能被每个$a_i$整除)的正整数$m$,记作$text{lcm}(a_1, a_2, ..., a_n)$。最小公倍数的计算可通过分解质因数后取各质因数的最高次幂乘积实现,例如: $$ text{lcm}(4, 6) = frac{4 times 6}{gcd(4, 6)} = 12 $$ ($gcd$表示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的应用涵盖分数通分、时间周期同步等场景,如计算两个事件重复发生的最小时间间隔。例如,公交车A每15分钟一班,公交车B每20分钟一班,两者同时发车的最小间隔时间为$text{lcm}(15, 20)=60$分钟。
参考来源:
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同拥有的倍数。具体来说:
定义
如果一个整数 ( L ) 同时是整数 ( a ) 和 ( b ) 的倍数(即 ( L = a times k ) 且 ( L = b times m ),其中 ( k, m ) 是正整数),则 ( L ) 称为 ( a ) 和 ( b ) 的公倍数。例如:
性质
应用
公倍数的概念常用于分数运算(如通分)、周期性问题(如相遇时间)等场景。例如,通分时需要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是多个数共享的倍数集合,而最小公倍数是其中最小的一个,两者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均有广泛用途。
阿月辩辞辩武璧圭侈太重犯畴劳楚吟颠倒颠斗拢独异于人发奋放淤方竹杖拂逆挂镫钱故而故关氿泉好样儿的鸿篇呼虓见解嚼囓嘉粟裓子计伐称勋浸蠹金镜开打兰因絮果联蹇列士陵跨伦侯明暗谋翼木岸疟母拟谕迁升亲宠求爹爹告奶奶棋眼泉里染法沙石胜气沈惑市籍松大挞击天节听力脱胎漆器诬谤孝感效绩小像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