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胎漆器的意思、脱胎漆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胎漆器的解释

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主要产于 福州 。制法是先做好泥胎或木胎,然后以绸布用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以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而成。品种多样,有盘、盒、几、架、屏风等。特点是不怕水浸,在温度达冰点或沸点时都不会变形、落漆或褪色,而且还有极大的耐腐蚀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脱胎漆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以福州为主要产地,其名称源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成品特性。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工艺

脱胎漆器采用“夹纻”技法(),制作过程分为四步:

  1. 制胎:先用泥土或木材塑成器型内胎;
  2. 裱布涂漆:在胎体表面逐层裱贴麻布或绸布,并反复涂刷漆灰料;
  3. 脱胎成型:待漆层固化后去除内胎,仅保留布胎与漆层;
  4. 精加工:经过填灰、打磨、装饰等数十道工序最终完成()。

二、核心特点

  1. 物理性能:具有耐水浸、耐高低温(-40℃至100℃不变形)、抗腐蚀等特性();
  2. 艺术价值:表面光亮如镜,色彩瑰丽,常饰以金箔、螺钿等传统纹样();
  3. 轻量化:成品重量仅为同体积陶瓷的1/5,木器的1/3()。

三、历史地位

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自1910年起,在圣路易斯世博会等国际展会中屡获金奖,被誉为“东方珍品”和“珍贵黑宝石”()。

四、现代应用

除传统佛像、仿生摆件外,还发展出漆画屏风(如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品)、实用器皿等创新品类()。

注:将“脱胎漆器”解释为成语属于特殊用法,实际主要指实物工艺品。完整工艺细节可参考福州非遗保护中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脱胎漆器:意思与拆分

脱胎漆器,意为经历了脱胎工艺的漆器。它由三个汉字组成,可以拆分为“脱”、“胎”和“漆器”。

1. “脱”:部首为“卩”,总笔画数为“5”,表示从某种状态或状态中解脱出来。

2. “胎”:部首为“肉”,总笔画数为“9”,表示经过加工或制作后的成品。

3. “漆器”:意为用漆涂饰的器物。

来源与繁体字

“脱胎漆器”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学而篇》中,原意是比喻学海无涯,不过意味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的人。

繁体字为「脫胎漆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以「脱胎漆器」为例:

1. “脱”:古时字形有所变化,变为“讬”。

2. “胎”:古时的写法为“胎”。

3. “漆器”:古时的写法为“欹矢几“。

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例句:他是一位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后才成为优秀企业家的脱胎漆器。

组词:漆器、陶器、瓷器。

近义词:经过淬炼的人、历经磨难的人。

反义词:无经验的人、原始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