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列士的意思、列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列士的解释

(1).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春秋·哀公十一年》:“王及列士皆有馈餎。”《国语·鲁语下》:“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清 方苞 《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盖古者自公卿至於列士,职以诗献。”

(2).有名望的人。《管子·君臣下》:“布法出宪,而贤人列士尽归功能於上矣。”《荀子·大略》:“ 子赣 、 季路 ,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3).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要离 古列士, 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 汉 朝人……多喜欢绘画或雕刻古来的帝王、 孔子 弟子、列士、列女、孝子之类的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列士是汉语历史词汇,包含两个递进式核心义项:

一、指受封爵位的士族阶层 《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君臣下》,特指周代通过分封制获得爵位的士人群体。其爵位等级遵循"公侯伯子男"五等序列,《礼记·王制》载"列士卑于诸侯,尊于庶人",表明该群体属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特殊阶层。

二、指建立显赫功勋的士人 《辞源》释义中强调该词汉代后衍生出"建功显名"的褒扬含义,如《汉书·贾谊传》"列士徇名"即用此引申义,指为国家建立特殊功勋的杰出士人。这种用法常见于碑刻铭文,如东汉《乙瑛碑》有"褒成侯列士"的记载。

词义演变与周代分封制度密切相关。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考释,西周时期"列士"指代卿大夫阶层中未获封地的士人群体,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演变为功勋阶层的代称。汉代察举制实施后,该词更多用于表彰通过军功或德行获得社会声望的士人。

网络扩展解释

“列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古代官职称谓

  1. 周代士的统称:指周代天子下属的“上士、中士、下士”等级别士人,有别于诸侯国的士。例如《国语·鲁语下》提到“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表明其地位与礼仪规范。
  2. 元士:古称天子直属的高级士人(上士),《春秋·哀公十一年》记载“王及列士皆有馈餎”,显示其与周王的直属关系。

二、社会身份含义

  1. 有名望的人:如《荀子·大略》中,孔子弟子子贡、季路因学识和礼义被称为“天下列士”。
  2. 军队中的列级人员:引申指军队中纪律严明的军官或士兵(此义项多见于后世解读,如提到的“列级军官”)。

三、特殊语境下的含义

烈士(建功立业之士):明代陈继儒《珍珠船》用“古列士”形容刺客要离,鲁迅在《朝花夕拾》后记中也提到汉朝雕刻中的“列士”形象,均指志向远大的杰出人物,而非现代“烈士”概念。

四、常见误读

需注意“列士”与现代“烈士”(为公牺牲者)的区别,前者在古籍中多指身份或志向,后者为现代政治术语,二者无直接关联(如的误读需甄别)。

参考古籍例句:

别人正在浏览...

安登苞藏祸心包世臣把醆不唯场苗獑胡乘隙捣虚赤锳盘吹毛当使盗买遁居囮头饭场方拙返嘴富奢高风光素鬼蜮伎俩归轸国耻固态火宅火作椒兰室挟养精神疗法井竈记清巨查开畲宽条狼戾罍罃镣竈民伍迷觑眼木口雕刻淖约腻缝攀登朋奸平居有思平远皮褥子扑嗤侵削弃杖草缺氧辱门败户赡逸填仓日屯悴谓语温厚笑刺宵练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