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耕织图的意思、耕织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耕织图的解释

描绘封建时代水稻耕种和丝麻纺织生产过程的图画。 南宋 刘松年 曾画过《耕织图》; 楼璹 亦画《耕图》《织图》,有刻本流传。 清 康熙 曾命 焦秉贞 绘《耕织图》。 乾隆 亦曾命 冷枚 、 陈枚 各绘《耕织图》。 焦秉贞 所作《耕图》《织图》,曾雕板印行。 宋 楼钥 《跋扬州伯父耕织图》:“伯父( 楼璹 )时为 临安 於潜 令,篤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事为之图,繫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以农业耕作(“耕”)与蚕桑纺织(“织”)为主题的诗画结合艺术作品,具有技术传播、政治教化与艺术表达三重属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1. 基本概念
    耕织图是以系列绘画形式系统描绘水稻种植和蚕丝纺织全过程的图谱,通常配以诗文解说。目前可考的最早版本为南宋楼璹于绍兴年间(1131-1162年)创作的《耕织图》,含耕图21幅、织图24幅。

  2. 历史发展
    自南宋起,耕织图成为宫廷绘画固定题材,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多次命人摹绘修订,如焦秉贞《御制耕织图》、胤禛《耕织图册》等。

二、内容与结构

  1. 耕作流程
    涵盖水稻种植21个环节,包括浸种、犁田、插秧、灌溉、收割、入仓等,如《胤禛耕织图册》细化到“耙耨”“碌碡”等精耕步骤。

  2. 蚕织流程
    记录蚕桑纺织24道工序,如浴蚕、分箔、缫丝、染色、剪帛等,清代版本还新增“成衣”环节。

三、功能与意义

  1. 技术传播
    通过图文结合形式普及农桑技术,如浸种促进发芽、稻田灌溉方法等,被称为“最早的农业技术挂图”。

  2. 政治象征
    帝王借耕织图宣扬“农为天下之本”理念,如康熙因图中“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下令推广,体现道德化行政传统。

  3. 艺术价值
    诗书画一体,如楼璹原图每幅配五言诗,清代版本采用册页装裱,兼具纪实性与审美性。

四、文化影响

作为农耕文明的视觉化载体,耕织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其版本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桑技术的进步与统治策略的变迁。

如需查看具体图像细节或完整工序列表,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报》专题分析或《如果国宝会说话》对清代图册的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耕织图》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耕」和「织」,拆分的部首分别为「耒」和「纟」。其中,「耕」的意思是耕种、耕作,表示农田的开垦与耕耘;「织」意为纺织、编织,指用纱线或线绳进行编织工艺的活动。 「耕织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幅图画。据说,这幅图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宫廷绘画作品,描述了田地中农民正在耕地和妇女在纺织的场景。因此,「耕织图」这个词代表了农田耕作和纺织手工艺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繁体字中,「耕织图」的写法与简体字一致,没有区别。 根据古时的汉字书写方式,「耒」的古字形为「耒」,它是一个农具,形状像是一个带有柄的木耕锄。而「纟」的古字形为「糹」,表示丝绸或与织相关的事物。 以下是一个关于「耕织图」的例句:农村里的人们每年都要劳动耕织图,创造丰收和美好生活。 除了「耕织图」这个词之外,还可以组成其他相关的词汇,例如「耕作」、「织布」、「农田」等。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耕耘图」代替「耕织图」,两者意思相近,都强调了农村生活和农业劳作。 反义词方面,与「耕织图」相对立的词语可以是「工业化」或「城市化」,这些词强调了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发展的潮流。 希望以上回答满足了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办不到爆响比对笔会卜稽测杆长吁短叹称喻酬复垂则单介德举德垣宫抵换多言癖独守方员诽诋丰貂蜂拥浮宫公教诡险合异离坚河祗脯壶芦佳构金谷友金室橛子餽边浪莽揽权纳贿羸败鹿蜀緑寳石旅燕妙节冥隘抹丢飘飘艳艳瞥忽剖符樵薪杞国之忧骑火丘窟商筹尚文少别收捕随车甘雨填引挺挺童隶图书馆维星舞台享名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