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直貌。《左传·襄公五年》:“《诗》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 杜预 注:“挺挺,正直也。”《新唐书·魏謩传赞》:“ 謩 之论议,挺挺有祖风烈。” 金 元好问 《和汴禅师》:“挺挺刚无敌,津津润可呵。” 明 唐顺之 《答王生宗道书》:“更愿於义利紧关处极力研析,使不为一切俗情所转,乃是挺挺自作豪杰。”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在朝挺挺谅直,不附权要。”
(2).僵直貌。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四回:“可是呢!已经挺挺了,怎么处?”
“挺挺”是一个叠词形容词,其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正直的样子
源自《左传·襄公五年》中的“周道挺挺,我心扃扃”,形容为人正直、品格端方。例如古代文献中常用以赞颂刚正不阿的品行。
直立的样子
形容物体或身姿笔直挺拔,如“站得直挺挺的”。这一用法更贴近现代口语,强调没有弯曲或倾斜的状态,可用于描述人的站立姿势或物体的竖立形态(如“树木挺挺”)。
叠词“挺挺”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或特定语境中。日常表达中,单字“挺”更常见,如“挺直腰板”“力挺某人”(支持义)。
挺挺是一个中文词汇,它表示某事物或某人的状态良好、挺直、有活力。这个词可以用作形容词或副词,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挺挺的部首是手 radical,它的笔画数是7画。
挺挺一词源于方言,最初在普通话中并没有正式的用法。然而,由于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某人或某物的状态良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书面和口语中使用它。
挺挺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是「挺挺」,和简体中文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中,挺挺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挺挺」。
1. 他的姿势挺挺地站在那里,显得自信又有力。
2. 这座建筑物挺挺耸立在城市的中心。
挺拔、耸挺、健步如飞、挺直、挺起胸膛。
笔挺、蓬勃、精神抖擞。
低垂、无力、萎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