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釜脐墨的意思、釜脐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釜脐墨的解释

锅底炱灰。俗称锅底墨,亦称釜煤,入药。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一·釜脐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釜脐墨,汉语词汇,指附着在古代炊具“釜”(类似锅)底部中心凸起部分(脐)的烟墨或锅底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 字面释义

  1. 釜 (fǔ):古代炊具,圆底无足,类似现代的锅,需置于灶上或支架上使用。
  2. 脐 (qí):原指物体中心凸起处,此处特指釜底因受火集中形成的凸起部位。
  3. 墨 (mò):本指黑色颜料,此处指釜底长期烧灼积累的黑色烟灰或炭化物。

合义:釜脐墨即釜底中心凸起处刮下的黑色烟灰或焦炭状物质。

二、 传统用途(中医入药)

在传统中医药中,釜脐墨被视为一味药物,具有特定药性:

三、 文化背景与记载

釜脐墨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医药典籍中有明确记载:

四、 现代视角

现代中药学仍承认其作为“百草霜”(泛指灶突墨、锅底墨、釜脐墨等)的一部分存在,但因其来源、成分复杂及卫生问题,临床使用已大幅减少,多被其他更安全、有效、标准化的药物替代。其药用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传统医药文化的理解上。

釜脐墨是古代炊具釜底积存的烟墨,字面指锅底灰。其核心意义源于传统中医药,被视为具有止血、解毒功效的药物,并在重要本草著作如《本草纲目》中有明确记载,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物品药用价值的探索。

网络扩展解释

釜脐墨是传统中药的一种,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锅底长期积累的烟灰,俗称“锅底墨”或“釜煤”。古代医书如《本草纲目》记载其药用价值,李时珍将其归类为“土部”药物。

  2. 来源与性味
    由杂草燃烧后附着在锅脐或锅底的烟灰制成。其性味属辛、苦、温,无毒。

  3. 用法与用量

    • 内服:研成粉末,每次约0.9-1.2克(古称3-4分)。
    • 外用:直接撒于伤口或调成糊状涂抹,可止血生肌。
  4. 主要功效
    主治吐血、外伤出血、耳部炎症(聤耳)、口腔溃疡等。古籍《开宝本草》提到其能缓解血晕症状。

  5. 别名与文献记载
    别称包括“月下灰”“釜下墨”等,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和宋代《本草图经》。

注意:现代使用需遵循专业中医指导,避免自行用药。以上信息综合自《本草纲目》及多部中医药典籍的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柏成子臯白纱崩塌比讽饼金毚微成亲串街走巷处决辍哺大管澹虑灯台不照自低声细语梵寂法向加速度愤愦分子力杆儿根拿跪谢见解矫法交竞襟儿抗斗客庄琅帙老参两情两愿连墙六馆溜之乎也乱危门帖缅怀螟蝗内丁念头判县破暝穷侈岂徒区庐萨薄尚武闪铄拾拣水火不避水师税种太尊桃枝杖天幕豚解问心无愧武学纤玉西昆体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