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服与命数。指天子所赐之爵禄服饰。《书·微子之命》:“往敷乃训,慎乃服命。” 孔颖达 疏:“传言慎汝祖服命数,谓祭 汤 庙得用天子之礼服,其 殷 之本服,命则上公九命,当慎之,无使乖礼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可追崇假黄鉞……具九锡服命之礼。”
"服命"是汉语古籍中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该词由"服"与"命"构成复合结构。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释义,"服"在此作动词时指服从、遵奉,"命"为名词指政令、诏命,组合后意为"遵行君命"。这一用法常见于先秦典籍,如《尚书·多方》载"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中华书局点校本),其中"殷命"即指商王政令。
二、古代官职体系中的特殊含义 在周代官僚制度中,"服命"特指官员的爵位等级与相应礼仪规范。据《周礼·春官·典命》记载:"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郑玄注云:"五仪,公、侯、伯、子、男也;五等,谓孤以下也。"(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注疏》本)此处"命"指爵位册封的等级制度,"服"则对应各等级官员的章服规制,形成完整的身份标识体系。
三、礼制实践中的扩展义 在礼学实践中,"服命"还延伸指丧葬礼制中的服饰规范。清代经学家孙希旦在《礼记集解》中论及:"斩衰三升,齐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缌麻十五升去其半,此所谓服命也。"(中华书局版)此释义将纺织品的升数标准与丧服等级对应,体现古代"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礼制原则。
“服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与现代语境进行区分:
基本定义
指天子赐予的章服与命数,即爵位等级对应的服饰和俸禄制度。例如《尚书·微子之命》记载:“慎乃服命”,强调对礼制的严格遵守。
历史背景
在周代礼制中,“服命”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如诸侯受封时,需按“九命”等级(上公九命)穿戴特定服饰,体现尊卑秩序。
核心含义
衍生为顺从、听命,既可用于描述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如职场场景),也可指个人对命运安排的接受。
使用场景举例
维度 | 古代 | 现代 |
---|---|---|
核心指向 | 爵禄服饰制度 | 顺从或抗争态度 |
语境重点 | 礼制规范与政治身份 | 个人行为与命运观 |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如《尚书》记载),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被丽北韵倡家琛赆弛侯吹灯拔蜡大冶奠馈恶声恶气放映犯寒固麻孤穷横穿哗疑贿交晦养佳妙浆胎检较见微知着交给骄君嘉鲜节斧进进旧雨重逢巨略军国主义枯研凌踏鲁般麋麑模范脉脉相通起居无时睿日烧煿生动师传诗库手不停挥守势四照肃拜素服填造筒桂同意语外尘咼堕髻晚筀围坝五达无风独摇草无门下鲜灿小鹿儿心头撞小絃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