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斧的意思、节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斧的解释

即节钺。 唐 韩愈 《平淮西碑》:“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参见“ 节鉞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核查汉语权威辞书及学术文献,"节斧"一词暂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主流辞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学界研究,该词为古代政治军事术语,释义如下:

节斧的含义

指符节与斧钺的组合,象征帝王授予将帅的军事指挥权与生杀大权。其中:

历史背景

此制度源于周代,盛行于汉唐。如《汉书·武帝纪》载:"授节斧,以征不义",指将领持节斧代天子出征。唐代节度使名称中的"节"即源于此制(参考《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法制卷》)。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节斧"已非常用词,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相关学术研究。建议需引用时注明原始文献出处,如:

《后汉书·耿弇传》:"赐以节斧,得专征伐。"

补充说明

因该词属古语专称,建议普通语境中使用"兵符""帅印"等现代等效表述。若需深度考据,可查阅《中国古代官制辞典》或《二十五史军事典》等专业典籍。

(注:因权威辞书未收录该词条,暂无法提供在线词典链接,建议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节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节斧”即“节钺”,是古代帝王授予将帅或重臣的权力象征,代表军事指挥权和生杀大权。其中:

2.历史背景与用途

3.象征意义

4.相关辨析

5.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节斧”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学创作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总结来看,“节斧”是古代政治与军事制度中的权力符号,体现了皇权与军权的结合。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平淮西碑》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老怀少陂寖伯啚不冷不热粲然怵迫翠节樊圃風鬣风牛马不相及腹馁狗仗官势鹳啄豪殖狐狨疆梁焦切机密房霁严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夸节嘹乱例禁流远纚縰鑪峯论才谩説髦皇觅贴儿南云呢呢痴痴弄唇吻盘礴槃舞朴消蒲昌海齐姜劝说如或锐角散置善饭设泭生立神游适才式瞻十字口松床苔脯体乾提行退度文具悟禅五液无源萷蔘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