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御寒。《韩非子·解老》:“人 * 羽,不衣则不犯寒。”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2).冒着寒冷。 唐 鲍溶 《冬夜答客》诗:“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宋 惠洪 《十月桃》诗:“雪中桃花夜来折,儿稚犯寒争欲摘。”
“犯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通过衣物或其他方式抵御寒冷。
表示主动在寒冷环境中行动。
可通过进一步查阅古籍例句及详细解析。
《犯寒》是一个成语,表示感到非常寒冷或受到严寒天气的折磨。这个成语中的“犯”指遭受或感到,寒指寒冷,犯寒意指受到寒气的侵袭。
《犯寒》的部首是犬(犭),拆分成两个部分可以看到左边是“犬”,右边是“咸”,总共有8笔。
《犯寒》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九年》:“冬小寒,祭祀而告犯寒也。”在此文中,犯寒是指在隆冬季节进行祭祀活动时受到严寒侵袭的情况。繁体中把“寒”写作“寒”。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广韵》记载,犯的古字形为“䧹”或“䧺”,而寒的古字形为“冚”。所以,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犯寒可能被写作“䧹冚”或者“䧺冚”。
他在冬天室外站了一个小时,整个人犯寒。
寒冬、犯忌、犯难、犯罪
遭寒、冷、冻、受冻
炙热、温暖、舒适、温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