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途困顿。喻处境困窘。 唐 史承节 《郑康成祠碑》:“时季途迍,志不苟变,全身远害,猗歟美歟。”
“途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ú zhūn(注意:部分来源中可能存在注音差异,但权威词典如汉典及爱站小工具均标注此音)。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道途困顿,比喻处境困窘,常用来形容人生或事业中遭遇艰难、进展受阻的状态。
字词结构
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史承节的《郑康成祠碑》:“时季途迍,志不苟变,全身远害,猗欤美欤。”
此句以“途迍”形容郑康成(东汉经学家)在时局动荡中坚守志向的困境。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如描述个人经历、历史人物境遇,或抽象表达事业、理想受阻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唐代碑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的原始出处。
《途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辶”和“辛”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0个笔画。
《途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在古代,人们用《途迍》来形容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或阻碍。途迍可以理解为“途中困难”,代表了旅途中遭遇困境的含义。
《途迍》的繁体字为「途迍」,字形变化不大,仍然由“辶”和“辛”两个部首组成,笔画数目也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根据古籍记载,在古时候,《途迍》的写法为「途迊」,第二个字用的是「迊」,而不是现代所用的「迍」。
1.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途迍,但从不放弃。
2. 这次旅行中各种途迍让我们都觉得异常疲惫。
途经、途中、途径、途遥
困境、艰难、曲折、险阻
平坦、顺利、通畅、畅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