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田稺 ”。秧苗。《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 朱熹 集传:“穉,幼禾也。”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雨第三表》:“郊原益茂,田稺皆登。” 清 吴锡麒 《掉角儿序·吴兴道中观插秧者》曲:“风来暗长,雨来更肥。娇儿比一般田穉,煞费栽培。”
田穉(tián zhì)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复合词,由“田”和“穉”两个单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穉”为“稚”的异体字,本义指幼禾,后引申为幼小、未成熟的事物。因此“田穉”可直译为“田间的幼禾”,特指农田中尚未成熟的农作物幼苗,常见于古代农事文献。
分字解析:
文献用例:
宋代陆游《晚秋农家》诗云:“苦寒牛亦耕,甚雨鸡乱啼。蚤刈谨勿施,晚田穉方齐。”此处“田穉”指秋田中晚种的嫩苗,体现其具体语境意义(《剑南诗稿校注》卷四十二)。
参考资料:
根据权威词典和文献资料,“田穉”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秧苗或幼小的禾苗,属于古代农耕用语。异体写法为“田稺”,其中“穉”通“稺”,即现代汉语的“稚”字,表示幼小、未成熟的状态。
二、词源解析
三、文献用例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文献中,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秧苗”“禾苗”等表述。
阿佛洛狄忒安娴傲荡猜忌曹大家漕务成吉思汗赤鳞酬论从容徂龄带和地仙访俗風燭殘年郛廓夫栘港湾干浄利落鞲扞呱叽观者如市鸿举话靶幻躯毁化架格坚壁僭夺迦叶解摈惊心褫魄迥语酒保狙学句欘开径狂蠢粮棉梁山泊灵巫貌恭媒孼南山豹农径平原居士疲怨破家败産铅汞青春子青夜荣获钑戟上南落北省声税法祀牲素鬓通白歪门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