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君的意思、府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君的解释

(1). 汉 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广陵 太守 陈登 忽患匈中烦懣,面赤,不食。 佗 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 ﹞为 豫章 太守,至便问 徐孺子 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羣情6*欲府君先入廨。’”

(2).旧时对已故者的敬称。多用于碑版文字。 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以某年某月日,归葬于某县某原,祔于皇考吏部侍郎赠户部尚书府君之墓。”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宋 司马光 《司马氏书仪·慰人父母亡疏状》“先某位奄弃荣养”自注:“无官有素契,改先某位为先丈;无素契,为先府君。” 明 方孝孺 《郑府君哀辞》:“ 洪武 丁巳秋九月十日, 浦阳 义门八世之长 郑府君 年七十有二,卒于家。”参阅 清 王芑孙 《碑版文广例》卷七。

(3).旧时对神的敬称。 唐 王度 《古镜记》:“某是 华山 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狸。”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府君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府君,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其释义及演变过程可从权威辞书及古籍中得到印证:


一、汉代对太守的尊称

汉代郡守掌管一郡政务,地位显赫,故被尊称为“府君”。此称谓体现了对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敬意。

例证:

《后汉书·华佗传》载:“广陵太守陈登忽患胸中烦懑……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

《汉语大词典》释:“汉魏时对太守的尊称。”


二、魏晋后对郡相、太守的敬称延续

魏晋南北朝时期,“府君”仍广泛用于敬称地方长官,并延伸至官方文书中对长官的泛称。

例证:

《颜氏家训·风操》云:“祖父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吾尝问周弘让曰:‘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曰:‘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文中可见对尊长的敬称习俗,含“府君”类敬语的使用背景)

《辞源》释:“汉魏时太守自辟僚属如公府,因尊称太守为府君。”


三、唐代后对刺史的敬称及拓展

唐代刺史职能与汉代太守相近,“府君”一词遂演变为对刺史的尊称,并进一步扩展为对已故祖先的敬称(常见于墓志铭)。

例证:

《唐故处士王君墓志铭》载:“府君讳泰,字广成,太原人也……”(此处“府君”指已故父亲)

《汉语大字典》释:“旧时对神的敬称。如:府君庙(指城隍庙);亦用于对已故先辈的敬称。”


补充:民间信仰中的敬称

宋元以后,“府君”亦用于民间信仰中对神祇(如城隍、土地神)的尊称,体现其“主宰一方”的象征意义。

例证:

宋代《夷坚志》载有民众祀奉“崔府君”的故事,反映神格化用法。


综合来源: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的权威条目,并辅以《后汉书》《颜氏家训》《唐代墓志汇编》等古籍用例佐证其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府君”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随历史演变和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一、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

汉代时,“府君”是对郡相、太守等地方官员的尊称,后沿用至魏晋时期。例如:


二、对已故者的敬称(多用于碑文)

唐以后,“府君”常用于碑版文字或墓志铭中,表示对祖先或已故长辈的尊称。例如:


三、对神明的敬称

古代民间信仰中,“府君”也用于尊称某些神灵,如: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尘慠佷背日性别白逼暮笔试承受程文陈货车子酬辨戴山鳌二十四时方泽风飑风雨表风韵犹存感恩多趹踶鼓舌摇唇花鎗回德魂销交赞惊弓酒会絶世军城狂书髺頭鳞苞旅帆驴生笄角瓮生根漫不加意梅葛米粟年丈磅礴批反批拉签记潜消契苾羽清稿青襫全权代表潸慨深峻十二分星时论殊科四域淘井田茀土礼文狐无地可容无神论小我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