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and]∶腰带一类的带子
(2) [dress up]∶指整饰衣冠
束带立于朝
(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刘宝楠 正义:“带,繫繚於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餘年,曾无闻焉。”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之一:“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2).泛指装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掌灯时分, 萧队长 跟 郭 白 二人商量一会,又忙一阵,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又支了路费。”
(3).指官服。引申谓公务。 唐 韦应物 《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謁无朝暮。” 宋 司马光 《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诗:“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併。”
(4).指腰带。《水浒传》第十三回:“﹝ 索超 ﹞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鎧甲,腰繫一条镀金兽面束带。”《红楼梦》第七四回:“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寳玉 往常换下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
束带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础字义 "束"意为捆扎、约束,"带"指腰带或带状物,《汉语大词典》定义"束带"为"系腰带以整饰衣冠",强调整理仪容的物理动作。
二、古代礼制象征 在周代礼仪中,束带是士大夫阶层的身份标志。《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冠緌缨綦履,左右佩用,偪屦着綦",郑玄注"綦,履系也,束带备仪容",说明束带是履行礼仪规范的重要环节。汉代郑玄《三礼注》更明确"束带立朝"为官员参与朝会的必要仪态。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束带"既保留传统用法,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整理衣冠",也衍生出"约束行为"的抽象含义。在文学作品中常见"束带矜庄"等表述,喻指保持庄重态度。
相关文化意象可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衣冠束带,朝于君所",以及朱熹《朱子家训》"整衣束带,缓步轻声"的训诫,体现儒家文化对仪容管理的重视。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提出:"束带之制,实为礼法之始",揭示其在中国礼制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束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腰带或衣带
指用于系束衣物的带子,如《水浒传》中描述的“镀金兽面束带”。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服饰,如官服或礼仪场合的装束。
整饰衣冠
表示整理衣冠以示庄重,如《论语·公冶长》提到“束带立于朝”,体现正式场合的仪态要求。
代指官服或公务
唐代韦应物诗“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以“束带”象征官员身份及公务职责。
泛指装束
现代文学中扩展为日常装束,如周立波《暴风骤雨》描述“束带停当”后外出办事的场景。
医学术语
指“先天性束带综合征”,即肢体或躯干被软组织环状凹陷束缚的先天畸形,需手术治疗。
产后用品
部分资料提到“束带”用于产妇塑身,但需注意科学使用以避免影响健康。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文学及医学领域的解释。如需完整引用文献,可查看来源、2、3、5、9、10。
安赫尔瀑布包慌薄殖便媚兵祸彩凤随鸦彩藻蚕头鼠尾剗骡子朝奉齿少气鋭酬赏穿复出虚恭鼎新革故杜蔽渎田而姬壶犯由割发归全国有化孤峙蒿室呵引贿营呼喇喇假命蹇华兼善天下梘水交龙锦脚驴九行聚矿作用堀閲龙荒蛮甸隆寄龙口夺食闾户面颊墨敕斜封牧马南董闹鬨鬨凭仗前仇谯让乔松之寿球寒遒隽蒜发醓醢天墟万贯威姑温然吴剑暹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