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围的意思、进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围的解释

进兵围攻。《后汉书·董卓传》:“其冬,徵 温 还京师, 韩遂 乃杀 边章 及 伯玉 、 文侯 ,拥兵十餘万,进围 陇西 。”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 师道 之诛,公以兵东下,进围 考城 ,克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十七年二月, 莽依图 军至,乃进围 平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围是汉语中的一个军事术语,指军队向前推进并对敌方据点或区域形成包围的战术行动。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字义分解

    • 进:指前进、推进,强调军事力量的主动移动。
    • 围:指包围、围困,体现对目标的封锁与控制。

      合称“进围”即通过推进兵力完成对敌方的包围态势,常见于古代战争描述(如《资治通鉴》中“率军进围洛阳”)。

  2. 完整定义

    指军队在作战中向前逼近敌方据点(如城池、要塞),同时展开包围部署,切断敌方与外界的联系,为后续进攻或迫降创造条件。其核心在于“推进”与“合围”的动态结合。


二、权威词典解析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标注“进围”为动词,释义为:“进军并包围”(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例句:

    “诸侯进围钜鹿。”(《史记·项羽本纪》)

  2.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军事场景专用性,释义为:“军队向前推进并实施包围”(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用法对比:

    • “进围” vs “围攻”:前者突出“推进至包围”的过程,后者侧重“已形成包围后的攻击”。

三、语境应用与实例

  1. 历史文献用例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冬十月,进围邺城。”

      指曹操军队推进至邺城并实施包围。

    • 《明史·徐达传》:

      “进围平江,张士诚固守。”

      描述徐达率军包围平江城的战役。

  2. 现代延伸用法

    虽属古语词,但现代军事研究或历史论述中仍用于描述经典战术,如:

    “蒙古骑兵采用快速进围战术,分割敌军后逐个击破。”


四、同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点 差异说明
进围 推进与包围的动态过程 强调从行进到合围的完整动作
合围 包围的完成状态 仅指已形成的包围圈
围攻 包围后的攻击行动 侧重包围状态下的持续进攻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进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略有侧重,但核心与军事行动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分析

  1. 字义拆分:
    • “进”:意为前进、推进,体现主动进攻的态势。
    • “围”:指包围、环绕,强调对目标的封锁与压制()。
  2. 军事场景:
    • 常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军队主动发起攻势并包围敌方据点。例如:

      《后汉书·董卓传》:“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餘万,进围陇西。”
      唐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进围考城,克之。”

  3. 引申含义:
    • 部分现代用法中(如成语解释),可比喻陷入被动的困境或被多方压力困扰()。

三、注意区分

四、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驱板城渚口膀光佛龛草帽钗头成羣柽子冲星揣想雕脚第七个十字架断无法兰西人伐叛風前燭封豕长蛇耕莘赓飏华侈黄带子火经胡螓胡诌乱扯荚果机车解给解开即景生情机略箕山之风铠袄廉肉令德令阃六臝龙脑緑头牌绿珠民编母夫人尼罗河弄痴被发弃公营私耆名旗靡辙乱七七漆烟扰民软性事实婚谁堪鼠须管所业推剥枉遏无间可伺蟹螯邪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