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朴”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读: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元代杂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其名“白朴”已成为元代文学史的标志性符号,既代表个人艺术成就,也象征元曲创作“本色派”风格(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作品《梧桐雨》对后世《长生殿》等戏曲产生深远影响。
注:部分网络资料存在将“白朴”曲解为占卜者外号的说法(如),经查证为低权威性信息,建议以正史记载为准。
《白朴》是一个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词语,意为一个人纯洁无邪、忠诚正直、为人守信。
白朴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白(bái)和木(mù),它们分别代表着白色和木材。
白的笔画数为五,而木的笔画数为四。
《白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篇·佯狂》一章中。在这个章节中,白朴被用来形容一位善良正直的人。
在繁体中,白朴的写法为「白樸」。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白朴的写法略有不同。白字的旧体写法为「白」,朴字的旧体写法为「樸」。
1. 他是个白朴之人,从不说谎。
2. 她的纯真和善良让人感动,真是一个白朴的女孩。
1. 白朴之心:指一个人内心纯洁无私的心态。
2. 朴实无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简单朴素,没有虚饰。
1. 纯真:形容一个人心地单纯、善良。
2. 忠诚: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责或朋友的忠实。
1. 奸诈:指一个人心机深重,不真诚。
2. 狡诈:形容一个人心思狡猾,善于算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