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萼的意思、跗萼的详细解释
跗萼的解释
亦作“ 跗蕚 ”。1.花萼与子房。亦借指花朵。 北周 王褒 《送观宁侯葬》诗:“刑茅广裂地,跗蕚盛开繁。”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庭芳万本,跗萼交映,如公之家肥炽而昌也。” 清 乐钧 《耳食录·张碧云》:“阴阳者互结之根株,男女者同开之跗萼。”
(2).亦作“ 跗鄂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为蕚的借字;不,通“ 拊 ”,亦作“ 跗 ”,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关系亲密的兄弟。《北齐书·赵郡王琛清河王岳传论》:“ 赵郡 以跗蕚之亲,当顾命之重,高揖则宗社易危,去恶则人神俱泰。” 唐 李峤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欣跗萼之有序,庆宗社之弥隆。” 宋 曾巩 《喜二弟侍亲将至》诗:“鸿雁峨峨并羽仪,棠棣韡韡联跗鄂。”
词语分解
- 跗的解释 跗 ū 脚背,足上:跗骨。跗面(脚面)。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萼的解释 萼 è 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花萼。萼片。萼跗(a.花萼和子房;b.喻兄弟)。萼绿君(茉莉花的别称)。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跗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植物学本义
指花萼(萼片的总称)与子房(花朵底部发育成果实的部分),也直接代指花朵。例如:
- 北周王褒《送观宁侯葬》中“跗蕚盛开繁”,描述花朵繁盛;
- 唐代刘禹锡《武陵北亭记》以“跗萼交映”比喻庭院花木茂盛。
-
引申比喻义
源自《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其中“鄂”通“萼”,“不”通“跗”(萼的底部),以花萼与花托的紧密关系比喻兄弟亲情。例如:
- 《北齐书》用“跗蕚之亲”指代兄弟间的血缘纽带;
- 宋代曾巩诗句“棠棣韡韡联跗鄂”亦借其表达兄弟和睦。
二、读音与用法
- 拼音:fū è(“跗”不读fú)。
- 常见搭配:如“跗萼联芳”“跗萼载韡”,均用于形容兄弟显贵或家族昌盛。
三、文献参考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指向(植物或人伦)。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诗经》相关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跗萼 (fū è) 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脚趾间的花萼。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跗 (fū):这个字的部首是足 (zú) ,总共有12个笔画。
- 萼 (è):这个字的部首是艹 (cǎo),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跗萼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用来形容花朵的萼片之间类似于脚趾之间的形态。
繁体:
跗萼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躥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跗萼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字义相同。
例句:
- 这朵莲花的跗萼之间捧着一颗晶莹的露珠。
- 花朵的跗萼展现出了自然生命的美丽和多样性。
组词:
跗萼可以和其他字组成新词,例如:跗骨、萼片等。
近义词:
没有特定的近义词与跗萼相关,因为这个词比较专业化。
反义词:
同样地,没有特定的反义词与跗萼相关。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